当前位置:主页 > 护理医学 > 文章内容

静脉输液法和输血法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3-19 20:17浏览:

 静脉输液法(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等病人。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不能经口进食等病人。
  3.输入药物,达到控制感染、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各种中毒、严重感染等病人。
  4.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抢救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病人。
  5.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常用溶液和作用:
  1.晶体溶液
  2.胶体溶液
  3.静脉营养液用于供给病人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常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三)常用静脉输液法( 
  1.周围静脉输液法包括密闭式输液法、开放式输液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2.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其位置较固定,且行径表浅,易于穿刺,可以输液,但不宜多次穿刺。
  (四)输液速度的调节:
  1.调节输液速度的原则
  2.输液速度的计算
  3.输液泵的使用
  (五)常见输液故障和处理:
  1.溶液不滴
  2.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3.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4.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六)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2.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静脉输血法( 
  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称为静脉输血法。
  (一)目的:
  1.补充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增加心排出量,提高血压,促进血液循环。常用于失血、失液导致的血容量减少或休克的病人。
  2.补充血红蛋白,促进携氧功能,纠正贫血。常用于严重贫血病人。
  3.补充抗体,增加机体免疫力。常用于严重感染的病人等。
  4.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渗出和水肿。常用于低蛋白血症的病人。
  5.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利于止血,可预防及控制出血。常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
  (二)血液制品的种类:
  1.全血
  2.成分血是指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加工成各种高浓度的血液制品,再根据病人治疗需要,有针对性地输入有关血液成分。成分输血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输血方法。
(三)静脉输血法:
  1.输血前准备
  2.直接输血法( 
  3.间接输血法将抽出的供血者的血液,按静脉输液法输给病人的方法称为间接输血法。
  4.注意事项
  (四)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大量输血后反应
  5.其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