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护理医学 > 文章内容

内科护理学关于“肾炎”相关知识点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3-19 11:42浏览:

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即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链球菌感染有关,临床最常见的一型。

  主要病变: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系膜细胞增生,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症。

  电镜:基膜和脏层上皮细胞之间可见有电子致密沉积物,其形状如“驼峰”。

  免疫荧光: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沿毛细血管壁表面和血管系膜区沉淀并呈颗粒荧光

  肉眼外观:大红肾、蚤咬肾。

  2、弥漫性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即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也称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特征:大部分肾小球内有新月体或环形体形成,新月体由明显增生的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围绕毛细血管袢所形成。

  免疫荧光:IgG和补体C3沿毛细血管壁成连续的线性荧光。

  3、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即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也称低补体血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特点: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和血管系膜增生,有些血清补体降低。

  光镜:增厚的毛细血管呈车轨状或分层状,毛细血管丛分叶状。

  4、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即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症最常见原因。此型易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特点: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弥漫性增厚为病变特点,没有细胞反应包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系膜细胞及炎细胞。

  电镜:见钉状突起、梳齿、虫蚀症。

  肉眼外观:大白肾。

  5、轻微病变肾小球肾炎,又称脂性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常见大量脂质和蛋白沉积)又称足突病(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足突弥漫消失),好发小儿,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症。

  特点:预后好,90%激素治疗数周病变消失。

  光镜: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桨可见大量脂滴空泡和透明样小滴。

  电镜:足突弥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