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护理医学 > 文章内容

制动护理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11:48浏览:

制动护理
制动是让患者身体的某一部分处于不动的状态。制动可以控制肿胀和炎症,避免再损伤。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身体状况、肌肉和关节活动情况。
2.了解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制动原因。
3.评估患者自理能力、非制动部位的活动能力、制动部位及其皮肤情况等。
(二)操作要点。
1.头部制动。
(1)采用多种方法(头部固定器、支架、沙袋等)或手法(双手或双膝)使患者头部处于固定不动状态。
(2)观察受压处皮肤情况。
(3)头部制动睡眠时,可在颈部两侧放置沙袋。
(4)新生儿可采用凹式枕头部制动,2岁以上患者可使用头部固定器,并可与颈椎和头部固定装置一起使用,不宜与真空夹板一起使用。
2.肢体制动。
(1)暴露患者腕部或踝部,用棉垫或保护垫包裹腕部或踝部,将保护带或加压带等将腕或踝固定于床缘两侧。
(2)根据制动目的和制动部位选择合适的制动工具。
3.躯干制动。
(1)选择合适的方法固定患者躯干,如筒式约束带、大单、支具等。
(2)搬动时勿使伤处移位、扭曲、震动。
4.全身制动。
(1)遵医嘱使用约束物,紧紧包裹躯干及四肢,必要时用约束带。
(2)约束时松紧适宜,手腕及足踝等骨突处,用棉垫保护;约束胸、腹部时,保持其正常的呼吸功能。
(3)制动时维持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位。
(4)每15min观察1次约束肢体的末梢循环情况,约2h解开约束带放松1次,并协助翻身、局部皮肤护理及全关节运动。
5.石膏固定。
(1)石膏固定后注意观察患肢末梢的温度、皮肤颜色及活动情况,评估患肢是否肿胀,观察其表面的渗血情况。
(2)四肢石膏固定,抬高患肢;髋人字石膏用软枕垫起腰凹,悬空臀部。
(3)石膏未干前,不可在石膏上覆盖被毯;保持石膏清洁,避免水、分泌物、排泄物等刺激皮肤。
(4)防止石膏断裂,尽量避免搬动。在石膏未干前搬动患者,须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石膏干固后有脆性,采用滚动法翻身,勿对关节处实施成角应力。
(5)保持石膏末端暴露的指(趾)及指(趾)甲的清洁、保暖。
6.夹板固定。
(1)选择合适的夹板长度、宽度及固定的方式。
(2)两块夹板置于患肢的内外侧,并跨越上下两关节,夹板下加垫并用绷带或布带固定。
(3)观察患肢血供情况、夹板固定松紧度及疼痛等;可抬高患肢,使其略高于心脏平面。
7.牵引。
(1)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
(2)下肢牵引抬高床尾,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
(3)小儿行双腿悬吊牵引时,注意皮牵引是否向牵引方向移动。
(4)邓乐普(Dunlop)牵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牵引时要屈肘45°,肩部离床。
(5)枕颌带牵引时,颈部两侧放置沙袋制动,避免颈部无意识的摆动,颌下垫小毛巾,经常观察颌下、耳廓及枕后皮肤情况,防止压疮;颈下垫小软枕,减轻不适感。
(6)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时摆正骨盆,患肢外展,足部置中立位,可穿丁字鞋,防止外旋。
(7)骨牵引者,每天消毒针孔处。
(8)牵引须保持一定的牵引力,持续牵引并保持牵引有效。
(9)对于下肢牵引的患者,注意防止压迫腓总神经,根据病情,每天主动或被动做足背伸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跟腱挛缩。
(三)指导要点。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约束物的原因及目的,取得理解与合作。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改变牵引装置、不得去除石膏内棉和夹板,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四)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的制动方法,观察患者局部和全身的情况。
2.协助患者采用舒适体位,减轻疼痛;每2~3h协助翻身1次,观察皮肤受压情况。
3.观察局部皮肤的完整性、血液循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