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4 10:35浏览:
次
周围神经断裂后即失去推动传导冲动的作用。一般认为神经细胞损坏后不能再生,而神经纤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再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纤维,不能再生。
周围神经切断后远段神经的改变:神经轴突与细胞体离断后即发生坏死,不能再传导冲动,数日内完全破碎消失。髓鞘的破坏较慢,逐渐变为脂肪颗粒后消失。神经切断处的神经鞘膜及雪旺氏Schwann细胞均增生,Schwann细胞鞘突出,以接近近段神经。
近段神经的改变:神经切断后,近侧段神经轴突只有小段发生坏死,其变性改变不超过一个朗飞氏(Ranvier)节,神经鞘膜也增生。
周围神经切断后,发生神经轴突坏死、髓鞘分解消失和神经鞘膜增生等一系列改变,称为瓦勒氏(Wallerian)变性。神经断裂7~10日后,近段神经轴突开始向远侧生长;如行吻合,以后每天长1~2mm,即使能长至末梢器官,其功能恢复也需要一段时间。如神经断端有距离,近段轴突不能进入远段神经鞘,逐与瘢痕组织混杂生长,成为一团,则称为假性神经瘤。 周围神经损伤后,所支配的肌肉立刻瘫痪,肌肉细胞逐渐萎缩,细胞间纤维组织增生,运动终板变形,以致消失.故早期修复神经对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神经损伤后,其感觉神经分布区的各种感觉均丧失,还出现营养性改变。如能及时准确吻合神经,可获良好效果。但吻合后不能使每一神经轴突都成功地长入神经鞘,故不能得到完全恢复。混合神经中,如运动与感觉纤维交叉生长,在功能上是无效的。因此,混合神经吻合的效果较单纯感觉或运动神经为差,如尺神经吻合一般不如桡神经吻合效果好,因桡神经中感觉纤维所占比例很小。如神经断端距离过大,可作神经移植,移植的神经也发生如远段神经的改变。神经移植的效果远不如对端吻合好。如神经周围瘢痕组织多,对神经有绞窄作用,将影响神经的再生和恢复。伤口有感染,神经暴露其中,亦可受到严重破坏。吻合神经时,必须切除两断端的瘢痕,直至正常神经组织切面,吻合后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雪旺氏细胞在神经再生中起重要作用。损伤远侧雪旺氏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索带,对再生轴突起引导作用,并可诱导生长锥的迁移方向。雪旺氏细胞与靶器官还能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 factors),如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营养因子(NTFS)、促神经轴突生长因子(NPFS)、基膜素(Laminin)和纤维连结素(FN)等几十种多肽或蛋白类活性物质,营养、支持神经细胞的增殖代谢和调控轴突的再生与髓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