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4 07:05浏览:
次
1、护理研究的结果很少“市场化”,难以成为做临床决定的依据;
2、相关的护理科研往往较零散,规模较小,相互之间也没有联系;
3、护理研究领域设计严密的实验性研究较少;
4、临床护理人员很少有机会了解护理科研结果;
5、护理人员没有接受如何评鉴和应用科研结果的教育,不知道如何运用科研结果。
在我国,从50年代以来护理教育为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人员所受到的教育并没有为她们准备文献回顾、科研设计、科研评鉴方面的知识,因此护理人员很少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前进行实证的回顾,也很少开展实验性设计的研究。
8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才得以恢复,因此护理科研至今在我国还处于早期阶段。90年代起我国的护理科研项目逐步增加,护理人员更多地投人护理科研中,科研文章的数量较以往有了显著增多,但护理实践中对科研结果的应用与科研的迅速发展两者并未平行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变异性仍然较明显,例如对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在我国中医和西医的不同护理措施层出不穷,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院、甚至不同的病房就有不同的方法,但大多以经验总结的形式报道,科研设计不够严密,同时研究比较零散,没有建立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过程也也很少对研究方法进行适当的评鉴。
同时,我国的目前护理科研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大多为定量研究,很少涉足定性研究领域,这种情形也限制了临床实证的发展。
因此,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现状呼唤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我国开展“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促进学科成熟,均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