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护理医学 > 文章内容

脑出血护理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3-05 13:14浏览:

 【一般护理】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l50~300,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

  2.翻身时动作轻柔,尽量避免移动,必须更换体位及治疗,护理时,动作要轻,翻身角度不宜太大。

  3.病情危重者发病24~48小时内禁食,72小时仍不能自口进食者,可行鼻饲流质饮食。

  4.急性期每小时测体温1次,如有高热,可于头、腋窝、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进行物理降温。

  5.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及性质,及时留取标本,以防消化道出血。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气管、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如呼吸道分泌物量多、不易吸出时,准备气管切开用品。如有肺炎时,及时做痰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7.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准确记录入量,及时留取血标本,查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等,了解结果,及时提供医师参考。

  8.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心理护理】

  1.有些脑出血病人经过治疗,虽脱离了危险,但却留下了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心理上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害怕病治不好,死神会随时降临;有的悲观失望,认为自己成了残废人,人生的意义也就到此结束;还有的认为自己的衣、食、住、行都不能自理,已成为社会及家庭中多余的人和包袱。凡此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利于康复训练的实施,因此,应积极进行心理护理。

  2.稳定病人的情绪,避免一切忧愁、悲伤、烦恼等不良刺激,护士及家属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地帮助病人洗脸、喂饭、洗澡、处理大小便等。事事处处关心爱护,不得有任何不耐烦的表现,不讲任何伤情感的话,使病人心情舒畅,不孤独,树立继续生活的勇气。

  3.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脑出血的病人神志清醒后,即可给病人讲解脑出血的有关知识,让病人了解本病多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故不能急躁,不要坐起,要安心养病,按时用药,不要屏气用力,很好配合医师治疗。通过心理疏导,多数病人都会面对现实,看到希望,争取好的结局,大大加速病情恢复。
4.应注意保持安静、整洁、采光照明充足、布置合理、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这样可有助于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康复。

  【病情观察】

  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凶险,常发生一些严重并发症,因此,护士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

  1.脑疝:脑出血病人多数死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形成脑疝,使脑干被挤压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枢所致。当病人出现:头痛剧烈或极度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或抽搐;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升高;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或又有颅内再出血,可能有脑疝的形成,应立即报告医师,按医嘱积极脱水治疗。

  2.脑心综合征:当脑出血病变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时,也常引起心脑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以脑出血起病,而后发生心血管病。由于症状相互掩盖,故在抢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应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若出现胸闷、气短、紫绀、肺低部有湿罗音、心音低钝及心动过速等异常现象时,护士应及时做心电图检查。行心电监护,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于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病人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根据不同的症状及时给予处理。

  4.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热、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常易被掩盖而被忽视,使病情日趋加重,故应注意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5.呼吸节律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频率、呼吸量的大小、呼吸的节律的异常亦相继出现。当发现病人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无尿,肢体及面部水肿或脱水等现象时,护士应仔细观察寻找病因,及时提示医师按医嘱做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定量测定等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医师处理。

4.应注意保持安静、整洁、采光照明充足、布置合理、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这样可有助于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康复。

  【病情观察】

  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凶险,常发生一些严重并发症,因此,护士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

  1.脑疝:脑出血病人多数死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形成脑疝,使脑干被挤压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枢所致。当病人出现:头痛剧烈或极度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或抽搐;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升高;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或又有颅内再出血,可能有脑疝的形成,应立即报告医师,按医嘱积极脱水治疗。

  2.脑心综合征:当脑出血病变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时,也常引起心脑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以脑出血起病,而后发生心血管病。由于症状相互掩盖,故在抢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应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若出现胸闷、气短、紫绀、肺低部有湿罗音、心音低钝及心动过速等异常现象时,护士应及时做心电图检查。行心电监护,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于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病人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根据不同的症状及时给予处理。

  4.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热、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常易被掩盖而被忽视,使病情日趋加重,故应注意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5.呼吸节律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频率、呼吸量的大小、呼吸的节律的异常亦相继出现。当发现病人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无尿,肢体及面部水肿或脱水等现象时,护士应仔细观察寻找病因,及时提示医师按医嘱做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定量测定等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医师处理。
6.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都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复方氨基比林、阿司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数小时可死亡。因此,护士密切注意病人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7.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丘脑下部损伤后,使迷走神经兴奋、紧张,胃肠道功能亢进及发生痉挛性收缩,乃至局部缺血、栓塞,而引起溃疡及出血。应观察出血先兆,定期检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如突然发生面色苍白、出汗、脉速、血压骤降等现象时,应先考虑有消化道出血。如果发现呕血、便血、大便潜血阳性或从胃管中抽出咖啡色内容物时,应立即通知医师,积极采取措施。

  【治疗护理】

  1.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由于脑实质内突然出现了血肿的占位效应,可使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颅内压急剧增高,可引起脑疝,危及生命。因此,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按医嘱立即应用脱水药,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每日2~3次。应用脱水剂的过程中,既要注意观察是否已达到了脱水的目的,又要预防过度脱水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如血容量不足、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等。注意观察输入后4小时内尿量少于200ml,要提示医师慎用或停用,并及时协助检查肾脏情况。

  2.调整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多伴有高血压,而适当调整血压,有利于出血部位血小板聚集而止血。但应注意观察的是血压不易降得太快,否则,若血压降得太快,应立即通知医师,如得不到及时处理,会使本来已受损而有限的血管调节作用不能发挥;病灶区的血液供应更趋减少,而使病情恶化。一般使收缩压 维持在20~21.2kPa,舒张压维持在13.0kPa左右。

  3.止血和防止再出血:一般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非凝血机制改变,故难以药物制止,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碍时,止血药的应用可能发挥一定作用。故临床上对脑出血病人仍常选用6-氨基己酸(EACA)、抗血纤溶芳酸(PAMBA)等。并发消化道出血时,尚可经胃管鼻饲或口服云南白药、三七粉、冰牛奶、冰盐水等。严格按医嘱应用洛赛克、立止血、凝血酶等。密切观察用药后止血效果,定期检查大便隐血,以掌握病情动态。
4.维持营养:防止水、电解质紊乱,病人由于呕吐、昏迷、不能进食,或用脱水剂,液体大量丢失,极易引起水、电解质失衡。按医嘱鼻饲进食,每次鼻饲时一定要抽取胃液,每日补液l 500~2 000ml,补钠5g,补钾3g。体温每升高l℃,每公斤体重可增加液量5ml。

  【健康教育】

  1.急性脑出血发病后,由于损伤了有关中枢神经,可引起偏瘫、失语甚至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约有2/3的病人可遗留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及智力降低等症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治疗。

  2.护理人员应积极向病人及家属做好有关康复训练的医学知识,使病人能了解疾病对健康的影响,能正确掌握保健锻炼的方法。如用健侧手来帮助病侧手伸屈或上肢的屈伸、旋转和抬举,将健康的下肢放在瘫肢下面帮助抬举等。被动运动要按顺序进行,先活动大关节,后活动小关节。避免用暴力强行牵拉和做剧烈运动,如果出现疼痛,说明运动量或运动范围太大,应适当控制。而那种认为"不痛就不会有效"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总的原则是训练动作由简到繁,活动范围逐步扩大。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并应做好防护,以免造成关节和肌肉损伤。

  3.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人在用降压治疗时,应随时注意血压的变化,护理人员及家属要注意病人的心功能,可常规定期做心电图检查,以防由于心肌梗死而引起心源性休克。血压过低或伴有心律失常,应及时就医。

  4.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因为不良刺激及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病。

  5.生活有节律,劳逸应适度,过劳则伤气,过逸形肥而脏弱,均易发生脑血管病。故从事脑力劳动及进入中老年之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可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6.要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排便时用力过猛,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脑血管破裂,因此,血压偏高或有脑血管病先兆的中老年人,应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秘结。

  脑出血应该如何预防?
脑出血跟天气的变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气变寒人的皮肤血管床收缩造成心脑循环血量的剧增心脏负荷增加脑循环阻力增大容易引起血压增高因此冬季来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期

  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冬季要特别提高警惕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一生活要有规律 老人可以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但不可过于劳累

  二血压要控制 高血压是终身疾病要终身服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血压反复反弹极易导致血管破裂发生脑溢血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做到心境平静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四注意饮食 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品

  五预防便秘 大便燥结排便用力不但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上升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要预防便秘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适当的运动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或用适且的药物如麻仁丸蜂蜜口服开塞露甘油外用;可有效防治便秘

  六防止劳累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要过于劳累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七注意天气变化 寒天是脑中风好发季节血管收缩血压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还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广播体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八经常动左手 日常生活中尽多用左上肢及左下肢尤其多用左手可减轻大脑左半球的负担又能锻炼大脑的右半球以加强大脑右半球的协调机能医学研究表明脑溢血最容易发生在血管比较脆弱的右脑半球所以防范脑溢血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在早晚时分用左手转动两个健身球帮助右脑半球的发达

  九密切注意自己身体变化 中风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如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有的突感体麻木乏力或一时性失视语言交流困难等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