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3-05 13:10浏览:
次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痢疾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菌,不具动力,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最适宜温度为37℃,在水果、蔬菜及腌菜中能生存10日左右;在牛奶中可生存24日之久;在阴暗潮湿及冰冻条件下生存数周。阳光直射有杀灭作用,加热60℃10分钟即死,一般消毒剂能将其杀灭。
护理计划
(l)急性期患者要卧床休息,大便次数频繁的,应用便盆、布兜或垫纸,以保存体力。
(2)饮食:以流食为主,开始一二天最好只喝水,淡糖水、浓茶水、果子水、米汤、蛋花汤等,吃牛奶有腹胀者,不进牛奶。
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稀饭、面条等,切忌过早给予刺激性、多渣、多纤维的食物。不要吃生冷食品,可鼓励病人多吃点生大蒜。
(3)保护肛门:由于大便次数增多,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肛门受多次排便的刺激,皮肤容易淹坏溃破,因此每次便后,用软卫生纸轻轻按擦后用温水清洗,涂上凡士林油膏或抗生素类油膏。
(4)按时服药:要坚持按照医嘱服药 7~ l0天,不要刚停止腹泻就停止服药,这样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很容易转为慢性痢疾。
(5)慢性痢疾患者的护理
1)饮食上注意少吃生冷,病情较重者应采用少油、少渣、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豆浆、蛋汤、瘦肉末、菜泥等,设法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2)不要过于劳累,腹部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感冒,因降低身体抵抗力会使病情加重。要进行力所能及的各种体育锻练,以增强体质,如散步、体操、气功、打太极拳等。
3)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为提高疗效,也可采取保留灌肠的方法给药,每天治疗一次,一般在使后或以上区前进行。
细菌性痢疾应该如何预防?
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进人体抵抗力三方面着手。
(一)早期发现病人和带菌者,及时隔离和彻底治疗,是控制菌病的重要措施。从事饮食业、保育及水厂工作的人员,更需作较长期的追查,必要时暂调离工作岗位。
(二)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即管好水、粪和饮食以及消灭苍蝇),养成饭前便后洗后的习惯。对饮食业、儿童机构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带菌状态。一发现带菌者,应立即予以治疗并调离工作。
(三)保护易感人群可口服依莲菌株活菌苗,该菌无致病力,但有保护效果,保护率达85%~100%。国内已生产多价痢疾活菌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