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3-05 13:08浏览:
次
脊柱侧突的临床护理计划
术前护理
病人入院后,首先要主动、热情、关心、体贴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病人的自卑感及恐惧心理。耐心告之病人进行心肺功能锻炼,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的重要性,手术前、中、后应注意的事项,介绍成功病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尽快康复。
协助医师做好心肺功能、X线、肌力、神经感觉功能等方面的检查,及侧突Cobb角度的测量与记录。了解侧凸的节段、程度和对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以便术后观察治疗效果,进行预见性护理和治疗。鼓励病人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使其尽快康复。
卧木板床休息,训练病人床上排便及有效的咳嗽、深呼吸。侧凸畸形手术矫正后,心肺位置突然改变,常使病人难以适应,出现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及外周缺氧性改变,甚至导致死亡。术前应指导病人进行心肺功能的训练,以改善和增强病人心肺功能。如吹气球或向装有水的瓶内吹气,增加肺活量,加强心脏排血功能,使病人能适应因术后心肺位置改变而引起的暂时性缺氧。
术前1日及手术日病人准备与物品准备同颈椎病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术毕回房后,平卧于木板床,头偏向一侧,执行全麻后护理常规。病情稳定后按时协助病人450轴式翻身,严禁脊柱扭曲,以防矫形器械松动、脱钩及断棒损伤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截瘫。麻醉消失后,根据病情鼓励病人进食少量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病人无不适后逐渐进食易消化、可口、营养丰富的普通饮食,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能量。
【病情观察】
了解术中情况及术式,连接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变化及面色。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氧气吸入,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排痰,必要时行超声雾化吸入,促使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有气管插管者,及时彻底吸痰,待病人清醒恢复自主呼吸后方可拔管。同时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密切观察肢体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检测结果对比,发现异常,及早处理。如应用脱水药、激素减轻脊髓水肿后,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不见缓解甚至加重,应考虑手术矫正畸形度数过大、牵拉刺激脊髓所致,要迅速通知主管医师及时处理。
注意刀口渗血,接好负压引流装置,保持负压吸引通畅,注意引流量及性质。如出血多或疑有脑脊液外漏时,应暂停负压吸引,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刀口渗血及引流护理同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章节。当病人出现恶心、频繁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胆汁时,应警惕因侧凸畸形矫正后,肠系膜上动脉受牵拉,引起十二指肠降部水肿而出现的高位性肠梗阻,应立即行持续胃肠减压或体位引流,应用解痉药,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及电解质,l周后症状可逐渐缓解。如术后应用石膏背心外固定者,要密切观察石膏综合征的发生,其护理详见石膏固定护理章节。
【健康教育】
向病人介绍疾病的治疗措施,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进行心肺功能锻炼及加强营养的重要性。使其对自己所患疾病、治疗目的有所了解,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使其感到被尊熏和重视,消除自卑心理,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后第2天,即可指导、鼓励病人进行殷四头肌的等长舒缩运动及直腿抬高活动,足背伸跖屈锻炼。7~10天后,根据病情及脊柱稳定情况,协助病人450~700靠背坐。手术后2周,可根据病情戴或不戴外固定器下床活动。出院时嘱其继续加强营养及功能锻炼活动,禁做弯腰负重动作,3个月后来院拍X线片复查,根据骨愈合与脊柱稳定情况。确定外固定器拆除时间。
脊柱侧突应该如何预防?
脊柱侧凸以预防为主。 学龄儿童应保持正确姿势, 加强腰背肌 、腹肌、 髂肌及肩部肌肉锻炼。 轻者自行矫正, 不需治疗。 对于一些由于先天性因素引起的脊柱侧凸 ,目前则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