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临床护理决策
临床护理决策的定义
决策(decision-making)是对不确定的问题,通过一些定量分析方法,从众多备选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决策既是行为过程,又是思维过程。
二、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
(一)确定型临床护理决策
(二)风险型临床护理决策
(三)不确定型临床护理决策
三、临床护理决策的模式
(一)服务对象决策模式
护士提供方案,病人选择
(二)护士决策模式
护士替病人决策
(三)共同决策模式
护士提供信息,护患双方共同决策
四、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
(一)明确问题
1.获得充分信息,明确问题
2.运用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的方法考虑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情况、处理方法及依据
(二)陈述目标
1.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
2.建立目标优先等级
3.明确达到目标的具体评价标准
(三)选择方案
1.寻找备选方案
2.评估备选方案
3.做出选择
(四)实施方案
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小或克服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评价和反馈
1.评价的时间
2.评价的内容
3.评价的方法
4.评价的作用
五、临床护理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因素
1.价值观的影响和限制
2.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3.个性特征的影响
(二)环境因素
1.物理环境:病房设置、气候
2.社会环境:政策、规范、人际关系、可利用的资源
(三)情境因素
1.与护士本人有关的情境因素(护士自身状态)
护士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2.与决策本身有关的因素
病人的症状、体征和行为反应、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变化性和不确定性
3.决策时间的限制
六、临床护理决策与循证护理
(一)循证护理的定义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又称实证护理或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是以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并运用证据,对服务对象实施最佳的护理。其核心思想是批判性地接受现有的专业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证据,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可变性,由以经验为基础的护理转向以科学为基础的护理。
(二)循证护理的步骤
1.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2.收集信息并列出证据
3.评价证据
4.使用最有效的证据
5.评价应用证据后的效果
(三)临床护理决策与循证护理的关系
七、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
(一)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
1.条件
(1)创造思维气氛
(2)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
(3)培养情感态度
2.方法
(1)实践反思法
学习者在护理临床实践后,对自己的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并加以记录的方法。
反思内容:①服务对象健康问题的依据;②临床情况与教学和学习者相像中有不同,如何评价;③学习者观察到的行为和态度的合理性;④与服务对象沟通的方法、技巧、效果;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的临床问题;⑥实践者的情感和态度发生的变化;⑦在实践中产生的新观点或疑问等。
反思的作用:
反思—质疑思维过程—了解问题—针对性教学
反思的形式:实习讨论会、实践体会交流
反思关注点:学习者分析、推理、判断、思维过程、思维能力的成长情况
(2)归纳性思维的教育模式教学法
第一阶段:学习者对多种事物进行观察,并进行分类
第二阶段:教师通过技巧性的提问引导学习者进入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分析原因、并进行临床推理
第三阶段:学习者报告结果
(3)苏格拉底询问法
针对“问题”
针对“假设”
针对“观点”
针对“证据”和“原因”
针对“结果”
(4)促进评判性思维的九个问题
1)期望达到的主要结果?
2)应提出哪些问题?
3)在什么样的环境下?
4)需要那些知识?
5)允许误差?
6)决策的时间?
7)可利用的资源?
8)必须考虑哪些人的意见?
9)影响思维的因素?
(二)促进临床护理决策能力发展的其他策略
1.遵守政策和法规
2.熟练运用护理程序
3.熟悉护理常用技术
4.注意运用其他资源
思考题
1.个体因素对临床护理决策的影响?
2.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护理决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