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疾病
一、疾病的概念
(一)古代疾病观
(二)近代疾病观
(三)患病、疾病状态与疾病的概念
1.患病(illness):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病人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
2.疾病状态(sick):是对自我感觉货摊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或是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属于概括及解释的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
3.疾病(disease):是客观存在,一般是根据医学科学的知识及理论对疾病状态所作出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说明。
(四)现代疾病观的特点和要求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
1.三角模式
2.轮状模式
三、患病行为及心理
(一)影响个人对待疾病的因素
1.疾病的严重程度
2.年龄及性别
3.感情和精神因素
4.疾病本身的特点
5.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
6.社会心理因素
7.过去的患病经验
8.社会经济状况
9.病人的社交团体
10.医疗设备情况
(二)患病后的行为反应
(三)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
1.焦虑及恐惧
2.依赖性增强
3.自尊心增强
4.猜疑心加重
5.主观感觉异常
6.情绪易激动
7.孤独感
8.习惯性心理
9.害羞和罪恶感
10.心理性休克及反常行为
四、角色与病人角色
(一)角色的概念:对某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要求,是一个人在多层面、多方位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和地位。(一个人在某种特点场合下的义务、权力和行为准则)
(二)病人角色的特点
(三)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
(四)护士在帮助病人角色适应中的作用
五、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一)疾病对个体的影响
(二)疾病对家庭的影响
(三)疾病对社会的影响
六、预防疾病的措施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七、疾病与健康的关系
第三节 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
一、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二、初级卫生保健
三、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
四、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思考题:
1.根据影响健康的因素,护士在维护个体健康中的作用有哪些?
2.护理工作怎样降低疾病对个体、家庭及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