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时:10学时(讲授6学时,见习4学时)
主要内容:
1.受精卵的形成、输送、着床的过程。
2.胎儿附属物的构成及其功能。
3.不同月份的胎儿发育特征。
4.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及心理社会变化。
5.早期、中晚期妊娠诊断。
6.妊娠期的护理管理。
7.妊娠期常见症状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8.妊娠期的健康教育及分娩前准备。
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叙述受精、着床的定义。
2.描述胎儿附属物的构成和各自主要功能。
3.描述不同月份胎儿的发育特征。
4.识别妊娠期母体的主要生理及心理变化特征。
5.判别不同孕周的孕妇。
6.叙述胎产式、胎方位、胎先露的定义。
7.叙述我国采用的围产期定义。
8.为护理对象推测预产期。
9.正确执行产科四部触诊手法,为护理对象确定胎产式、胎方位及胎先露。
10.执行骨盆外测量(误差小于0.5)。
11.识别并能解释妊娠期常见症状,列举缓解症状的护理措施及依据。
12.应用产前保健知识,为门诊孕妇提供孕期保健指导。
13.识别先兆临产,为产妇分娩前准备作好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