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护理医学 > 文章内容

内科护理学——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2-26 20:19浏览:

第一节 概述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传染病的定义、基本特征、临床特点。
2.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影响因素。
3.掌握传染病的预防、隔离、消毒。
4.掌握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教学具体内容】
1.感染与免疫:感染的概念及其表现、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影响因素。
4.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和措施。
6.隔离和消毒。
7.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难点:感染与免疫的机制。
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消毒和隔离
第二节 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发热、发疹的常见原因及特点
2.理解发热、发疹病人的护理评估、常用的护理诊断
3.掌握发热、发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4.了解中毒症状的表现
【教学具体内容】
发热:原因、特点,详细介绍护理评估、常用的护理诊断,重点讲解护理措施。
发疹:原因、特点,详细介绍护理评估、常用的护理诊断,重点讲解护理措施。
中毒症状:原因及表现。
难点:热型及临床意义。
重点:发热病人的常用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第三节 病毒性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一、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病毒性肝炎的概念和临床表现。
2.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发病机制、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3.理解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要点,各型肝炎的处理要点。
4.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及依据、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
1.病毒性肝炎的概念和分类。
2.病原学: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特点。
3.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及免疫力。
4.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病理生理。
5.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及处理要点。
6.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7.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指导。
难点:肝炎病毒的病原学特点,感染后肝脏的病理生理改变。
重点: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的临床意义、隔离措施和健康指导。
二、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症出血热)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概念、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辅助检查。
2.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处理要点。
3.掌握流行性出血热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4.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
1.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改变、流行病学。
2.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3.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
4.流行性出血热治疗要点:发热期、休克期、少尿期的治疗,并发症的治疗。
5.流行性出血热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6.流行性出血热的健康指导。
难点: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重点:流行性出血热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三、艾滋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艾滋病的发病概况,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
2.理解艾滋病流行病学、临床分期、辅助检查、处理要点
3.掌握艾滋病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4.理解艾滋病健康指导。
【教学内容】
1.艾滋病的概念、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2.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分期、各系统的表现。
3.艾滋病实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4.艾滋病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5.艾滋病的健康指导和预后。
难点: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
重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乙脑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
2.理解乙脑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处理要点。
3.掌握乙脑常用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4.理解乙脑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
1.乙脑的概念、特征、预后。
2.乙脑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
3.乙脑的临床表现、四个期特点、处理要点。
4.中枢性、周围性呼吸衰竭的特点。
5.乙脑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
难点:乙脑的发病机制与病理。
重点:乙脑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
五、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狂犬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2.了解狂犬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辅助检查。
3.掌握狂犬病的处理要点、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
【教学具体内容】
1.狂犬病的概念和发病情况。
2.狂犬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原理。
3.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和处理要点。
4.狂犬病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和护理措施。
难点:狂犬病的发病机制与原理。
重点:狂犬病的处理要点和护理措施。
第四节 细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一、伤寒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伤寒病病原学、发病机制及病理。
2.理解伤寒流行病学、临床四个期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
3.掌握伤寒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4.理解伤寒的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
1.伤寒的概念、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2.伤寒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征、实验室检查。
3.伤寒治疗要点。
4.伤寒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体温过高。
5.伤寒健康指导:对病人的指导、预防疾病指导。
难点:伤寒的发病机制及病理。
重点:伤寒的典型临床经过和护理措施。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的护理(自学)
三、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菌痢的分类、病原学、发病机制及病理。
2.理解菌痢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
3.掌握菌痢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教学具体内容】
1.菌痢概念、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病理。
2.菌痢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3.菌痢的治疗要点。
4.菌痢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体温过高、腹泻。
5.菌痢的健康指导:对病人的指导、疾病预防指导。
难点:菌痢的发病机制及病理。
重点:菌痢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健康指导。
四、霍乱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霍乱概况、病原学、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2.理解霍乱流行病学、临床分期、并发症及辅助检查。
3.理解霍乱的处理要点。
4.掌握霍乱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5.理解霍乱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
1.霍乱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原学、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2.霍乱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霍乱的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4.霍乱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腹泻、组织灌注无效。
5.霍乱健康指导:疫情报告和隔离制度、对疾病的预防、加强卫生防疫。
难点:霍乱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重点: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五、布氏杆菌病病人的护理(自学)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概况、病原学、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2.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特征、临床分型、辅助检查。
3.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处理要点。
4.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5.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概念、分类,病原学,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分型及辅助检查。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处理要点。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健康指导、预后。
难点: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重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病人的护理
一、疟疾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疟原虫的病原学、发病机制及病理。
2.理解疟疾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辅助检查及处理要点。
3.掌握疟疾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教学具体内容】
1.疟疾的概念、疟原虫的病原学、发病机制及病理。
2.疟疾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的特点。
3.疟疾诊断、治疗要点。
4.疟疾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5.疟疾的健康指导。
难点:疟疾的发病机制及病理。
重点:疟疾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三、日本血吸虫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血吸虫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
2.理解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辅助检查。
3.理解血吸虫病的处理要点。
4.掌握血吸虫病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5.理解血吸虫病的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
1.血吸虫的病原学、概况、发病机制与病理。
2.血吸虫的流行病学、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3.血吸虫的治疗要点。
4.血吸虫病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5.血吸虫病的健康指导。
难点:血吸虫的发病机制与病理。
重点:血吸虫病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钩体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2.理解钩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3.理解钩体病的处理要点。
4.掌握钩体病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5.理解钩体病的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
1.钩体病的概况、病原学、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2.钩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钩体病的治疗要点。
4.钩体病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5.钩体病健康指导。
难点:钩体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重点:钩体病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