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护理医学 > 文章内容

内科护理学——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2-26 20:14浏览:

第一节概述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心血管疾病的分类。
2.理解护理评估。
【教学具体内容】
1.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
2.心血管疾病的分类。
3.护理评估。
难点: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体液。
重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心理-社会资料的评估。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及产生原因和护理措施。
2.理解阿-斯综合征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3.了解心悸定义、病因和临床特点。
4.掌握心源性水肿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教学具体内容】
1.心源性呼吸困难:常见病因、表现形式、发病机制;症状特点和护理评估内容;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2.心源性水肿: 概念、常见病因和症状特点;护理评估内容;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3.胸痛:几种常见胸痛特点的比较。
4.心悸:一般讲解定义、病因和临床特点。
5.心源性晕厥(阿-斯综合征):概念、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和症状特点;护理评估内容;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难点:心源性呼吸困难和水肿的发生机制。
重点:心源性晕厥(阿-斯综合征)的定义、各种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措施。
第三节 心力衰竭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心衰的概念。
2.理解慢性心衰的基本病因、诱因,了解发病机制。
3.掌握左、右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基础和心功能分级。
4.理解慢性心衰的处理原则,掌握洋地黄制应用,理解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的合理应用
5.理解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掌握急性左心衰的抢救配合
6.掌握急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教学具体内容】
1.概述:概念、发病情况。
一、慢性心力衰竭
1.病因与发病机制:基本病因和诱因。
2.病理生理:代偿机制、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心肌损害和重构。
3.临床表现:左、右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和心功能分级。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检查、心超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等。
5.诊断要点。
6.治疗要点:慢性心衰的治疗原则、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的合理应用、心脏同步化再治疗。
7.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气体交换受损、体液过多、活动无耐力。
8.健康指导。
二、急性心力衰竭
1.急性左心衰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2.临床表现:急性肺水肿表现
3.治疗要点:急性肺水肿的抢救配合
难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心超检查和血流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重点: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急性肺水肿的抢救配合。
第四节 心律失常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心律失常概念、分类及部分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等)
2.了解常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分类。
3.理解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掌握室早、房颤、AVB的心电图特点及处理原则。
4.掌握心律失常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掌握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及其护理
5.了解心脏起搏安置术及射频消融术的护理要点
【教学具体内容】
概述:心律失常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
一、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停搏
4.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二、房性心律失常
1.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2.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3.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4.心房扑动
5.心房颤动
三、房室交界区心律失常:室上速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四、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期前收缩
2.室性心动过速
3.心室扑动与颤动
五、心脏传导阻滞: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六、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心律失常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1.心律失常的护理评估。
2.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难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
重点:常见的心律失常特点、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其护理措施。
第六节 心脏瓣膜病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本病概念、病因、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2.理解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等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3.掌握本病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4.理解本病的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
概述:概念、发病情况。
一、二尖瓣狭窄
1.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3.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体征和并发症。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5.诊断及治疗要点。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要点。
三、主动脉瓣狭窄: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要点。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要点。
五、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健康指导。
难点:心脏瓣膜改变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重点:心脏瓣膜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第七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冠心病病因及临床分型。
2.掌握冠心病的概念和发病的危险因素。
3.理解心绞痛的临床分型及终止发作和预防发作的治疗要点。
4.掌握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两者鉴别。
5.了解心肌梗死血清酶谱变化、心电图定位诊断、并发症、诊断要点。
6.掌握心肌梗死的心电监护要点。
7.掌握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并对急性心肌梗塞典型患者制订完整的护理计划
8.理解冠心病的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
概述:详讲冠心病概念、病因和临床分型、发病情况。
一、心绞痛
1.病因与发病机制:详讲冠脉供需失衡的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重点讲解心绞痛典型临床表现、临床分型。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重点讲解心电图特点及冠脉造影。
4.治疗要点:重点讲解终止发作和预防发作的治疗要点;简介PTCA或支架置入术。
5.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重点讲解心绞痛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二、心肌梗死
1.病因与发病机制:强调诱发因素。
2.临床表现:先兆、症状、体征、并发症。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ECG特征和动态性变化,ECG定位诊断,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意义。
4.诊断要点。
5.治疗要点:一般治疗、解除疼痛、再灌注心肌、消除心律失常、其他治疗。
6.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疼痛、活动无耐力、有便秘的危险、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等;并根据典型病例的讨论分析,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
7.健康指导:饮食调节、戒烟、心理指导、康复指导。
难点:冠脉供需失衡的发病机制、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和动态变化。
重点:心绞痛病人发作时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特征和动态变化及监护。
第八节 原发性高血压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血压分类及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
2.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3.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4.掌握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等高血压急症概念及临床特点。
5.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6.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
1.概述:概念、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发病情况。
2.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包括遗传与环境因素;发病机制包括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水钠潴瘤、RAAS、IR等。
3.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急进型高血压、并发症。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诊断要点:高血压诊断、高血压危险度分层。
6.治疗要点:改善生活行为、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急症治疗。
7.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疼痛-头痛、有受伤的危险等。
8.健康指导:疾病知识指导、饮食和运动指导、指导病人正确服药等。
难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重点: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和健康指导。
病毒性心肌炎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掌握病毒性心肌炎常用护理诊断、措施。
【教学具体内容】
1.概念。
2.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感染。
3.临床表现:病毒感染症状、心脏受累症状、主要体征。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心肌酶学改变和心电图改变。
5.诊断、治疗要点:诊断依据和药物的应用。
6.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活动无耐力、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7.健康指导:饮食、活动、自我保健与监测。
难点:心肌酶学改变和心电图变化。
重点: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措施。
第十节 心肌病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心肌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2.理解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诊治要点、健康指导
3.理解本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教学具体内容】
一、扩张型心肌病:
1.病因及病理:原因未明;以心腔扩张为主要病理改变。
2.临床表现:心衰、心律失常、栓塞、猝死四大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心电图、心脏B超、心内膜心肌活检等
4.诊断和治疗要点: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主要是对症治疗。???
二、肥厚型心肌病:详细讲解
1.病因及病理:原因未明;以心腔非对称性肥厚、心腔变小为主要病理变化
2.临床表现: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导管检查等
4.治疗要点:综合诊断;β受体阻滞剂为主,心绞痛时忌用硝酸脂类
三、心肌病病人的护理: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难点: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重点:心肌病的护理措施。
第十三节 循环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及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心导管检查术、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安装适应证和禁忌证。
2.理解心导管检查术、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安装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
【教学具体内容】
一、心脏起搏治疗
1.起搏器的功能及临床类型
2.适应证。
3.方法。
4.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5.健康指导。
二、心脏电复律:
1.适应证。
2.禁忌证。
3.电复律种类与能量选择。
4.护理。
三、心导管检查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方法,详讲心导管检查术前、术后护理。
四、心导管射频消融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方法,详讲护理措施及依据。
八、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
1.冠状动脉造影术:简要介绍适应症和禁忌症、方法,详讲护理措施及依据。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简要介绍适应症和禁忌症、方法,详讲护理措施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