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产疾病 > 文章内容

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5-11 08:26浏览:

(一)治疗
从内科角度出发,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一经确立,即应考虑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属慢性病,因此需要长期耐心而积极的治疗,主要目的是降低动脉血压至正常或尽可能接近正常,以控制并减少与高血压有关的脑、心、肾和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降压药物或非药物治疗使血压降至正常,可减少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防止和纠正恶性高血压,降低主动脉夹层分离的病死率。但迄今尚未证实降低血压能显著减少冠心病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其原因可能是,降压药物治疗开始太晚或治疗期不够长,以致未能看到这方面的效果;是否与某些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也受到一定的关注。
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与血压增高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目前临床上对中、重度高血压或已伴有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均主张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收缩期高血压和舒张期高血压同样具有危险。近年发表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降压治疗后随着血压的控制,卒中、冠心病和总死亡率均有减少。因此收缩期高血压也要积极治疗。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近年研究发现,左心室肥厚是心脏性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某些降压药物(甲基多巴、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减少肥厚左心室的室壁厚度,从而使左心室肥厚得到一定程度的逆转,但目前仍不清楚这一逆转能否降低左心室肥厚所致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近年的一些实验动物和人体研究显示,某些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改善高血压所伴有的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其临床意义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妊娠期不宜把血压降得过低,以免影响胎盘血液供应,对胎儿生长不利,一般维持舒张压在13.3kPa(100mmHg)或略低。妊娠合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很少使用降压药,因为这既不能改善胎儿预后,也不会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Memphis曾对263名轻、中度高血压孕妇分为给药组和不给药组,结果发现在合并妊高征、胎盘早剥、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围生儿死亡、分娩孕周、出生体重和胎盘重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认为血压达21.3/14.7kPa(160/110mmHg)或以上,应给予降压药物治疗。《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当血压高于21.3/14.7kPa(160/110mmHg)时必须治疗,以防止发生卒中或子痫。
1.一般治疗 包括:①劳逸结合,保持足够而良好的睡眠,晚上睡眠10~12h,中午休息1~2h,避免和消除紧张情绪,适当使用少量安定剂(如地西泮2.5mg,口服)。避免过度的脑力和体力负荷。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或已有靶器官损害表现高血压患者,应避免竞技性运动,特别是等长运动。②减少钠盐摄入(氯化钠限制在1.5~3.0g/d)、饮食中维持足够的钾、钙和镁摄入。③控制体重,肥胖的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往往已能使血压降至正常,对肥胖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同时行减轻体重和降压药物治疗。④控制动脉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增高等。
2.降压药物治疗 目前WHO/ISH推荐的抗高血压药有6种,即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 Ⅱ RA)和α受体阻断剂。然而对于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女性,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要考虑孕妇及胎儿的安全,有些降压药物在孕期是禁忌的。利尿剂可进一步减少血容量,使胎儿缺氧加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引起胎儿发育迟缓,羊水过少或新生儿肾功能衰竭,亦可能引起胎儿畸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也有类似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副作用;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的可能;钙拮抗剂应用于妊娠期尚有争议。妊娠期使用安全的有以下药物。
(1)肼屈嗪(肼苯哒嗪):直接松弛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升高的全身血管阻力引起降压,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能明显下降,同时可引起代偿性心率加快,伴随心排血量增加,不产生直立性(体位性)低血压。因此适合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也可与小剂量利尿剂合用以防止单用时的体液潴留。常用剂量10~20mg,2~3次/d,最大量不超过200mg/d。副作用为用量较大时可引起有面红、头痛、心动过速、心悸等。肼屈嗪易致耐药性;由于可加快心率、增加心排血量,对冠状动脉硬化者有时可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应忌用;脑血管病患及心力衰竭者忌用。
(2)甲基多巴:进入中枢后转变为α1甲基去甲肾上腺素,后者激活中枢神经α2受体而降压;于节后神经末梢作为假递质阻滞肾上腺素能受体而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对心排血量和肾血流量无大影响。常用剂量0.25~0.5g,3次/d,最大剂量不超过2g/d。副作用有嗜睡、可逆性肝损害、抑郁等。
(3)硝苯地平:于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组织中细胞膜上特异L型钙通道水平选择性阻滞Ca2 内流而产生其药理作用及治疗效应,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使外周阻力下降。对心排血量无影响,增加肾血流量。常用剂量10~20mg,3次/d。副作用有颜面潮红、头痛、水肿、眩晕、心悸、直立性低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