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产疾病 > 文章内容

持续性枕横位难产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6-05-03 21:09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持续性枕横位的发生,虽然还不十分清楚,但就产道、胎儿、产力三大因素的相互关系看,持续性枕后位的形成,绝非单纯某一个因素而决定的,常常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下列几个方面:

  1、骨盆形态及大小异常:扁平型及男型骨盆易发生持续性枕横位。据调查,两者占43、23%,其中扁平型骨盆占23、88%。持续性枕横位之所以好发于扁平型及男型骨盆是由于扁平型骨盆前后径短小,而男型骨盆入口面前半部狭窄,使入口可利用的前后径缩短,故在这两型骨盆中胎头多采取枕横位入盆,扁平骨盆一系列横径增大,前后径减小,故胎头持续于枕横位到盆底,称胎头低横位,而男型骨盆则必须在到达中骨盆之前转成枕前位,否则男型骨盆中骨盆横径短小,胎头不能在此面中向前旋转。

  2、头盆大小不称:妨碍枕横位胎头向前旋转。

  3、胎头俯屈不良:枕横位仍可因胎头俯屈不良,增大胎头经过产道的径线,妨碍胎头旋转下降。

  4、宫缩乏力:自然的或由麻醉导致的宫缩乏力均可影响胎头旋转与下降。

  (二)发病机制

  枕横位分枕左横位和枕右横位。部分枕横位下降过程中没有内旋转动作,或枕后位的胎头枕部仅向前旋转45°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横位虽能经阴道分娩,但多数需用手或行胎头吸引术将胎头转成枕前位娩出。

【症状】

  1、持续性枕横位难产的症状

  (1)临产后胎头衔接较晚,易导致宫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及胎头下降停滞。

  (2)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和排便感早。

  (3)产妇易疲劳:与产妇未至宫口开全即不自觉屏气用力有关。

  (4)宫颈水肿,产程进展缓慢。

  2、持续性枕横位难产的体征特点

  (1)腹部检查:母体腹部1/2被胎儿肢体占据,1/2为胎儿背部占据。耻联上触及胎头比枕前位宽。枕横位胎头不俯屈时扪及胎头两侧为枕额径的两端,平均为11.3cm,根据不同程度的俯屈可略小于此数。耻联上摸到的颅顶不等高,胎头枕骨所在一侧高于额骨所在一侧。如枕左横位,可于下腹部左侧耻骨联合左上方扪及枕部(形圆、质硬),枕部在耻骨联合上3指高,而右侧的额部可能仅一指高,如为枕右横位,方向则相反。随访胎头是否下降应以枕骨侧为标准,枕左横位时总在母体左下腹触摸枕部高低,切不可下次又换到母体右下腹去触摸,所摸到的是额部只在耻联上1指,而误认为胎头已下降2指。在胎儿枕部的对侧,额部的下方可触及颏部,但因颏太偏侧方,不如枕后位容易触及。胎心在枕部同侧母体下腹部偏侧方最响亮。

  (2)肛门检查及阴道检查:胎头矢状缝在骨盆横径上。刚临产时,或遇有头盆不称时,胎头可侧屈减小入盆的径线,胎头以后不均倾势入盆,让后顶先入盆,利用骶骨陷凹向后退让而使前顶由耻联后滑下形成均倾势,然后再下降。故胎头矢状缝先向前靠近耻联,然后再回到骨盆正中横径,是正常分娩机转。若枕横位采取前不均倾势入盆(前不均倾位)为异常分娩。枕右横位时,前囟在骨盆左方,后囟在右方;枕左横位时,前囟在骨盆的右方,后囟在左方。

  3、诊断

  (1)骨盆检查:凡扁平型及男型骨盆,胎头以枕横位入盆者,应警惕发生持续性枕横位的可能性。

  (2)产程图多异常:枕横位有难产表现时,产程图所显示的产程曲线异常,大致与持续性枕后位相同。

【饮食保健】

  暂无相关资料

【护理】

 

【治疗】

  持续性枕横位在胎头位置异常中发生率最高,也是最轻微的胎头位置异常,其难产的程度是胎头位置异常中最轻者。但是,手术产率高,虽剖宫产率低于持续性枕后位,阴道助产率却高于持续性枕后位。又因为是最轻微的胎位异常,胎头位置较低,往往不被重视,最终导致严重的母儿并发症。形成原因与持续性枕后位类似。阴道检查、B超检查可以确诊。除存在明显的头盆不称外,均可试产。产程中保持良好的产力,密切观察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情况。经充分试产,如胎头始终不能衔接,或宫口不能完全扩张者,剖宫产终止妊娠。枕横位胎头达 2或 2以下时,可以阴道手术助产。手术助产时应有良好的产力,警惕胎头变形和产瘤造成胎头位置较低的假象。

【检查】

  一、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在宫底部触及胎臀,胎背偏向母体后方或侧方,前腹壁易触及胎儿肢体。若胎头已衔接,有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胎儿肢体侧触到胎儿颏部或面部。因胎背偏向母体后方或侧方,胎心音在脐下一侧偏外方易听及,即接近胎背所在部位听得最清楚。

  2、肛查:肛查盆腔后部空虚,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或前后径上,枕横位时前、后囟门分别位于骨盆两侧,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上,后囟位于骨盆左侧方,则为枕左横位,反之为枕右横位。

  3、阴道检查:当宫口开全,出现胎头水肿、颅骨重叠致囟门扪不清时,可行阴道检查,根据胎儿耳廓及耳屏方向判定胎位,耳廓朝向骨盆侧方,诊断为枕横位。

  二、辅助检查

  超声显像检查准确率可达90%以上,可用超声显像了解枕横位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鉴别】

  1、枕横位后不均倾位合并头盆不称:不能将枕横位衔接伴下降困难一律诊断为前不均倾位,须与枕横位后不均倾位伴有头盆不称相鉴别。后不均倾位合并头盆不称致使胎头不能衔接及下降时,胎头矢状缝在骨盆横径偏前。左枕横位的后不均倾位时,胎头水肿在左顶骨上,右枕横位的后不均倾位时,胎头水肿在右顶骨上。此项可与前不均倾位相鉴别。

  2、枕横位均倾位:二者共同点为胎头矢状缝均与骨盆横径一致。区别点在于枕横位前不均倾位的胎头入盆比枕横位均倾位困难,阴道检查矢状缝不在骨盆平面中间而偏向骶岬,前不均倾位大多经阴道分娩有困难。产后胎头顶骨部位有水肿可协助鉴别。

  3、枕前位、枕后位:前不均倾位时胎头前囟与后囟均向后移,如左枕横位前不均倾位入盆时,前囟在7~8点钟位置,易误认为左枕前位,后囟在4~5点钟位置,容易误认为左枕后位。诊断关键在于摸清矢状缝走向,是否与骨盆横径平行,横径向骶岬移靠为前不均倾位。最后观察胎头水肿部位确定。前不均倾位经阴道分娩多有困难,经阴道分娩容易发生软产道裂伤。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