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05-03 20:57浏览:
次
一、发病原因
本病是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一种类型,是炎性的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尤其是基底部内膜,局部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蒂性息肉状赘生物突入宫腔内,这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
诱发因素:
(1)慢性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
(2)特异性感染:阿米巴虫病、血吸虫病、结核等。
(3)胎盘残留,并发感染。
(4)宫腔异物存留:宫内节育器及其他异物。
二、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可有息肉形成,某些晚分泌期子宫内膜可呈息肉样改变。
子宫内膜组织内,少数息肉细胞缺乏激素受体,呈增生期改变,形成无功能性息肉。
炎性息肉:伴有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
腺肌瘤型息肉:息肉中有较多平滑肌组织。
三、引起不孕的机制:
1、合并感染时,改变宫腔内环境,不利于精子和孕卵存活。
2、合并输卵管或卵巢炎,引起梗阻性或无排卵性不孕。
3、充塞宫腔,妨碍精子和孕卵存留和着床。
4、妨碍胎盘植入和胚胎发育。
一、症状
主要症状: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子宫出血。宫颈口处看到或触及息肉,子宫体略增大。
1、单发:一般无症状,较少见。
2、多发性、弥漫型: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
巨大息肉或突出于宫颈的息肉常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及伴有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可导致不孕。
二、诊断
发生于青春期后,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息肉大小和数目不一,多位于宫体部,颈管内息肉可引起颈管扩张并脱出外口。
1、有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史。
2、出现月经失调,如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痛经等。
3、子宫正常或轻度增大,伴有下腹坠痛、白带增多、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4、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有病理妊娠史。
一、食疗方:
1.桃仁粥:桃仁10g,粳米30g。将桃仁捣烂如泥去渣取汁,以汁煮粳米为稀粥,1日2次,空腹温食。适用于瘀血停积而成癥瘕。
2.牛膝酒:牛膝1000g,酒1500g。密封浸泡数目,量力温服。功能破血消癥。
二、饮食禁忌
1、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莱、核果、种子、谷类等食物。
如白菜、芹菜、芦笋、菠菜、黄瓜、香菇、冬瓜、豆腐等。
2、多食瘦肉、鸡肉、鸡蛋、鹌鹑蛋、草鱼、甲鱼、白鱼。
3、多吃补血补肾的食物,以性平性温的为主,忌食寒凉类的食物。
4、荤肉类要打碎打烂吃,素搭配比例最好是1:1。
5、禁食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如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
6、忌食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1、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注意调整个人心态。
2、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穿透气性好的宽松棉松内裤。
3、正规服用避孕药。
4、定期去医院进行妇科检查,特别时出现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及手术后。
5、发现妇科炎症后要积极治疗,发现有子宫内膜息肉后尽快进行手术摘除。
一、宫腔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1、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可见充盈缺损。
2、超声检查:
有实质性强回声光团或充盈缺损,且宫腔形态异常,内膜线不规整。
3、宫腔镜检查
可见灰红色、肉样质地的内膜肿物突出于宫腔内,蒂长短、粗细不一,直径多为0.5~2cm。
子宫内膜息肉蒂大而多者可充满子宫腔,宫颈口可见到或触及肿块。
4、分段诊刮取子宫内膜活检
可见子宫内膜未成熟上皮,呈增生期改变,息肉组织团块周围有完整上皮包绕,无分泌现象。
有时含腺体增生囊状,排列紊乱,大小不,呈腺瘤样改变。
二、其他检查
血常规检查、分泌物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三、息肉恶变的病理诊断标准
①必须看到整个息肉的形态。
②恶变限于息肉内。
③息肉周围的内膜无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