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产疾病 > 文章内容

前庭大腺癌(巴多林氏腺癌,巴多林腺癌)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6-05-03 08:56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前庭大腺癌病因不明。

  10%的患者以往有前庭大腺炎的病史,有人认为可能与外阴、前庭大腺感染有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报道12例前庭大腺癌中2例外阴肿物分别有5年、15年病史,近年逐渐肿大,可能系巴氏腺囊肿继发感染,最后癌变。

  二、发病机制

  前庭大腺(Greater vestibular gland):又名(Bartholin’sgland),简称巴氏腺,也叫巴多林腺。为两个黄豆大小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呈红黄色,位于阴道口两侧,前庭球的后内侧,与前庭球相接,并往往与其重叠在一起,其深部依附于会阴深横肌,其表面覆盖球海绵体肌(阴道括约肌)。

  前庭大腺属于复泡管状腺,质较坚硬,在唇后连合附近隔皮肤可以触及到,其排泄管长1.5—2cm,向内前方斜行,开口于阴道前庭,阴道口两侧,在处女膜或处女膜痕附着部与小阴唇后部之间的沟内,其分泌物黏稠,有滑润阴道前庭的作用。

  前庭大腺癌转移途径有三种:

  1、局部浸润:

  癌灶向周围浸润累及阴道直肠隔或会阴。

  2、淋巴结转移:

  前庭大腺癌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其途径与外阴癌、阴道下1/3的癌相同,即可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或仅至对侧淋巴结,除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外,也可直接到达盆腔淋巴结,出现闭孔淋巴结转移。

  3、血道转移:

  复发后会发生血行转移至肺、骨或肝。

【症状】

  一、临床表现:

  前庭大腺癌最常见症状为阴道疼痛和肿胀,有硬结。中晚期患者前庭大腺肿物溃破,出现溃疡,合并感染可出现及伴有脓肿、渗液或流血。癌灶向周围浸润累及阴道直肠隔或会阴,可有阴道或会阴的疼痛和肿胀。

  随着肿瘤发展,肿物溃破感染,浸润阴道或会阴,腹股沟淋巴结由于癌的转移而肿大。同时出现双侧原发性前庭大腺癌者极为罕见。

  二、相关检查:

  体检时,于阴唇下1/3可见肿胀,能触及深部硬实、呈结节状的肿块,表面皮肤完整。

  原发性前庭大腺癌应作盆腔淋巴结的CT扫描或淋巴造影检查,以了解有无淋巴结转移。

  三、诊断:

  可根据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和病史等资料进行诊断,其中诊断标准为:

  1、肿瘤解剖学部位在小阴唇深部,累及前庭大腺的大部分,并在组织学上符合前庭大腺。

  2、肿瘤表面上皮常完好。其他处无原发肿瘤。晚期肿瘤表面溃烂,周围残留的正常腺结构找不到,则较难肯定其来源。

  3、镜下在肿瘤周围组织中可找到前庭大腺组织,如见到它过渡到癌组织,则证据确凿。

  4、肿瘤为腺癌,尤其是分泌黏液的腺癌。

【饮食保健】

【护理】

  预后

  前庭大腺癌总的生存率与病期有关,I期病例(病变直径≤2cm,局限于外阴或会阴;无淋巴结转移)生存率达80%。

  切除不彻底的前庭大腺癌常会局部复发。

  由于前庭大腺癌位置较深在,比外阴鳞癌更易出现腹股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而导致预后不良。

【治疗】

  预防:

  1、定期体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好随访工作。

  2、要保持前庭大腺的良好生理功能,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护理也很重要。平时应注意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卫生,特别是房事前,双方都要先清洗外阴,内裤要勤换并保持干燥清洁。

  3、避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进入外阴部,污染前庭大腺引起炎症,甚至因为腺体导管堵塞,发生前庭大腺囊肿,从而使前庭大腺遭到损坏而失去分泌黏液的功能。

  4、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二、治疗前:

  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关的禁忌进行详细的了解等。

【检查】

  可行以下检查以排除其他病症:

  一、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

  二、分泌物检查:

  观察前列腺和阴道分泌物的颜色和性状。阴道分泌物即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又称为白带。检查可发现脱落于前列腺分泌物异常。

  三、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

  (1)分类

  1)肿瘤组织产生,包括:分化抗原;胚胎抗原(AFP,CEA);同工酶(NSE);激素(HCG);组织特异性抗原(PSA,free PSA):粘蛋白,糖蛋白,糖脂(CA125);癌基因及其产物;多胺类等。

  2)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后产生,包括:血清铁蛋白;免疫复合物;急性时相蛋白;同工酶;白细胞介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等。

  四、组织病理检查:

  镜下前庭大腺的组织类型有多种,由于癌可发生自腺泡或导管部分。导管的上皮是多样的,小导管为复层柱形上皮,大导管为复层移行上皮,开口处为鳞形上皮。

  组织学上腺体和细胞多数分化不良,肿瘤通常产生大量黏液。有乳头状,分化低的筛孔状和实质性的结构,大多细胞有黏液分泌,多数在细胞内也有在细胞外,腺癌组织也可有鳞形上皮化生。

  电镜下分化较好的癌细胞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内分泌空泡或大的黏液空泡,细胞间有桥粒、紧密连接等腺上皮特征。分化差者腺腔不明,分泌颗粒少。

  五、其他:

  还可做盆腔淋巴结CT扫描和淋巴造影检查。

  淋巴管造影是一种检查淋巴结病变的较简单、安全和可靠的诊断方法。它能观察淋巴结内部结构,可能发现不增大淋巴结内的小病灶,有可能鉴别良性反应性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结肿瘤。

【鉴别】

  前庭大腺癌应与以下情况鉴别:

  一、前庭大腺炎:

  1、简介:

  前庭大腺炎(bartholinitis)是前庭大腺的炎症,为多种病原体感染而发生炎症前庭大腺炎如未得到及时治疗,造成急性化脓性炎症则成为前庭大腺脓肿,此病以育龄妇女多见幼女及绝经后妇女少见。

  2、临床表现:

  急性期局部疼痛、红肿,前庭大腺脓肿形成时疼痛最为剧烈。常有发热,寒战者较少。有时大小便困难。临床检查可发现大阴唇下1/3处有红肿硬块,触痛明显。如已发展为脓肿,多呈鸡蛋至苹果大小肿块,常为单侧性。肿块表面皮肤发红弯薄,周围组织水肿,炎症严重时可向会阴部及对侧外阴部发展。局部触痛显著,有波动感,腹股沟淋巴结多肿大。

  二、子宫内膜癌的阴道转移灶:

  1、简介:

  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绝大多数为腺癌。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子宫内膜癌远低于子宫颈癌,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本病高于子宫颈癌,位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

  2、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

  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2)阴道排液:

  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恶臭,因阴道排液异常就诊者约占25%。

  (3)下腹疼痛及其他:

  若癌肿累及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晚期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相应症状。

  3、鉴别要点:

  通常前庭大腺癌位于大阴唇深面,而子宫内膜癌的阴道转移灶,通常出现于阴道口,且病灶较浅;子宫内膜活检阳性。

  三、前庭大腺囊肿:

  1、简介:

  前庭大腺囊肿(Bartholin cyst)系因前庭大腺管阻塞,分泌物积聚而成。在急性炎症消退后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囊肿,有时腺腔内的粘液浓稠或先天性腺管狭窄排液不畅,也可形成囊肿。若有继发感染则形成脓肿反复发作。

  2、临床表现:

  为常见的良性囊性病变。囊肿边界清楚,多年不变。并发感染时,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或排出脓液,抗菌治疗有效。

【并发症】

  破溃后癌组织暴露,加上机体免疫力和防御能力低下,可合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