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产疾病 > 文章内容

慢性盆腔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5-12-06 13:54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免疫因素:

  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致病菌侵入,亦可导致炎症的发生。

  2、病情迁移:

  急性盆腔炎如未得到彻底治疗,病程迁延而发生慢性盆腔炎;也可能由于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例如阑尾炎、腹膜炎等蔓延至盆腔,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病原体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

  3、衣原体感染:

  有的患者可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而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

  4、病理改变:

  部分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并无病原体存在。

  5、产后、流产后以及妇科手术后病原菌进入创面:

  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人工流产等各种对盆腔有一定损害的手术及侵入性检查,或没有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可导致生殖道黏膜损伤、出血、坏死,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上行感染。

  6、与性活动与年龄有关:

  盆腔炎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妇女,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

  据美国资料,盆腔炎的高发年龄在15~25岁。年轻者容易发生盆腔炎可能与频繁的性活动、宫颈柱状上皮生理性向外移位、宫颈黏液的机械防御功能较差有关。

  7、下生殖道感染:

  下生殖道的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衣原体性宫颈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可以通过下生殖道与盆腔的连接,进而导致盆腔炎症的发生。

  8、性卫生不良:

  由于在经期进行性行为,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盆浴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此外,不注意性卫生保健、疏于进行阴道冲洗者,盆腔炎的发生率高。

  9、盆腔炎(简称PID)再次急性发作:

  PID所致的盆腔广泛粘连,输卵管损伤,输卵管防御能力下降,易造成再次感染,病情反复发作,导致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

  (二)发病机制

  1、慢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可发生于产后、流产后或剖宫产后,因胎盘、胎膜残留或子宫复旧不良,极易感染;也见于绝经后雌激素低下的老年妇女,由于子宫内膜菲薄,易受细菌感染,严重者宫颈管粘连形成宫腔积脓。子宫内膜充血、水肿,间质大量浆细胞或淋巴细胞浸润。

  2、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

  慢性输卵管炎双侧居多,输卵管呈轻度或中度肿大,伞端可部分或完全闭锁,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有时输卵管峡部黏膜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粘连,使输卵管呈多发性、结节状增厚,称峡部结节性输卵管炎。

  输卵管炎症较轻时,伞端及峡部粘连闭锁,浆液性渗出物积聚形成输卵管积水;有时输卵管积脓变为慢性,脓液渐被吸收,浆液性液体继续自管壁渗出充满管腔,亦可形成输卵管积水。

  积水输卵管表面光滑,管壁甚薄,由于输卵管系膜不能随积水输卵管囊壁的增长扩大而相应延长,故积水输卵管向系膜侧弯曲,形似腊肠或呈曲颈的蒸馏瓶状,卷曲向后,可游离或与周围组织有膜样粘连。

  3、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

  输卵管发炎时波及卵巢,输卵管与卵巢相互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输卵管伞端与卵巢粘连并贯通,液体渗出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也可由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脓液被吸收后由渗出物替代而形成。

  4、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炎症蔓延至宫骶韧带处,使纤维组织增生、变硬,甚至失去正常功能。若蔓延范围广泛,可使子宫固定,宫颈旁组织也增厚。触诊可发现子宫常偏于患侧的盆腔结缔组织。

【症状】

  1.症状:

  (1)慢性盆腔痛: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长时间站立、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重者影响工作。

  (2)不孕及异位妊娠:输卵管粘连阻塞可致不孕和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后不孕发生率为20%~30%。并随着病情的发展,不孕率呈现上升趋势。

  (3)月经异常:子宫内膜炎常有有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经血量多痛经,性感不快;盆腔淤血可致经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致月经失调。

  (4)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感疲倦。由于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2.体征

  一般体征:子宫多后倾、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或输卵管增粗压痛;或触及囊性包块;或子宫旁片状增厚压痛等。

  (1)若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增大、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呈索条状的增粗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

  (2)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

  (3)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

  3、检查:

  显微镜下可见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4、诊断

  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一般即可做出诊断。有急性盆腔炎史以及症状和体征明显者,诊断多无困难。但是有时患者自觉症状较多,而无明显盆腔炎病史及阳性体征,应该更加慎重诊断慢性盆腔炎,做好鉴别诊断,以免轻率做出诊断造成患者思想负担。

【饮食保健】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气滞血瘀

  表现:小腹刺痛或胀痛,疼痛放射至腰骶部,下腹部有包块,压之疼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色暗有块。舌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

  食疗: ①山楂30克,佛手15克,苦荬菜60克,加水同煎,每日1剂,连服7~8剂。 ②败酱草30克,佛手、玫瑰花各10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5~6天。

  2.肝肾阴虚

  表现:小腹隐隐作痛,带下量多,色黄粘稠腥臭。伴腰膝酸软,头晕,或月经提前,色淡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食疗: ①生地30克,粳米30~60克。将生地洗净切片,用清水煎煮2次,共取汁100毫升。把粳米煮粥,待八成熟时入药汁,共煮至熟。食粥,可连服数日。 ②鸽蛋5个,阿胶30克。先将阿胶置碗中,入清水适量,无烟火上烤化,趁热入鸽蛋和匀即成。早晚分作2次食用,可连续服用至病愈。

  3.脾肾阳虚

  表现:小腹坠胀、隐痛,带下量多、清稀。伴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肿。舌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

  食疗: ①韭菜根50克,鸡蛋2个,白糖50克,同煮汤食,连服数天。 ②核桃仁20克,芡实18克,莲子18克,粳米60克,煮粥常食。

  4、 材料:土茯苓50克,芡实30克,金樱子15克,石菖蒲12克,猪瘦肉100克。

  制作:清水适量,慢火煲汤,加食盐调味,饮汤食肉。

  功效:本方可健脾补肾,解毒祛湿。适应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

  5、 苦菜莱菔汤

  组成:苦菜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用法:上四味共煎煮,去药后吃萝卜喝汤。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发热,下腹胀痛,小腹两侧疼痛 拒按,带下色黄量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附注: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6、银花冬瓜仁蜜汤

  组成:冬瓜籽仁20克,金银花20克,黄连2克,蜂蜜50克。

  用法:先煎金银花,去渣取汁,用药汁煎冬瓜籽仁15分钟后人黄连、蜂蜜即可。每日l剂,连服1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微发热,自汗,带下色黄量多,舌红苔黄。

  7、 桃仁饼

  组成:桃仁20克,面粉200克,麻油30克。

  用法:桃仁研成极细粉与面粉充分拌均,加沸水loo毫升揉透后冷却,擀成长方形薄皮子,涂上麻油,卷成圆筒形,用刀切成每段30克,擀成圆饼,在平底锅上烤熟即可。早晚餐随意服食,每日 数次,每次2块,温开水送服。

  功效:理气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盆腔炎,属气滞血瘀型,下腹部及小腹两侧疼痛如针刺,腰骶疼痛,舌有紫气,脉细弦。

  8、青皮红花茶

  组成:青皮10克,红花10克。

  用法:青皮晾干后切成丝,与红花同入沙锅,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取汁即成。当茶频频饮用,或早晚2次分服。

  功效:理气活血。

  主治:盆腔炎,属气滞血瘀型,下腹部及小腹两侧疼痛如针刺,腰骶酸痛,舌有紫气,脉弦。

  9、荔枝核蜜饮

  组成:荔枝核30克,蜂蜜20克。

  用法:荔枝核敲碎后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和均匀,即可。早晚2次分服。

  功效:理气,利湿,止痛。

  主治:各类慢性盆腔炎,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不舒,心情抑郁,带下量多。

  二、饮食建议

  1.患者宜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营养饮食,包括瘦肉、猪肝、豆腐、鸡肉、水果、蔬菜等。

  2、可多食瘦肉、鸡肉、鸡蛋、鲫鱼、甲鱼、白菜、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瓜、香菇、豆腐、海带、紫菜、水果等。

  3、疼痛宜吃鲎、赤、龙虾、淡菜、海参、虎鱼、甜菜、绿豆、萝卜、鸡血。

  4、多食新鲜熟菜水果,多食菌菇类、葵类、芦笋、西红柿、胡萝卜等。

  三、饮食禁忌

  1、忌食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2、禁食生冷之物如冷饮、瓜果等。

  3、忌甜腻厚味食物:过于甜腻的食物如糖果、奶油蛋糕、八宝饭、糯米糕团、猪油及肥猪肉、羊脂、蛋黄,这些食物有助湿的作用,会降低疗效果,使病情迁延难治。

  4、不宜食肥腻、寒凉黏滞食品。如肥肉、蟹、田螺、腌腊制品等。

  5、烟、酒、浓茶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则应严格禁止食用。

【护理】

  慢性盆腔炎大多继发于急性盆腔炎,因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而致。有时候因为患者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病原菌毒力较弱,初起即为慢性,是妇科常见病。此病较顽固,易反复急性发作,一般不易彻底治愈,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

  认识盆腔炎:盆腔炎的范围包括盆腔生殖器官(子宫体部、输卵管、卵巢)及盆腔腹膜与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的炎症。临床常见类型有: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结缔组织炎。

  预后:慢性盆腔炎,往往经久不愈,并可反复发作,不仅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生活及工作,也造成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治疗】

  一、预防:

  1)加强妇女保健工作,要注意饮食调护,多进食新鲜蔬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康感染能力。

  2)成年女性应注意避孕,避免或减少人工流产手术,在生殖系统施行各种手术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病菌侵入盆腔内。

  3)加强卫生宣教工作,把预防盆腔感染的知识教给群众,教育妇女注意经期及产褥卫生,尽量避免阴道灌洗,注意产后卫生,避免产后感染。

  二、若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应做好以下准备:

  1.治疗前3日禁止性生活。

  2.治疗前3天:吃清淡少渣饮食:如米饭,面条,适量的肉类,土豆等以及黄瓜、南瓜、丝瓜、苦瓜、冬瓜等及各类水果(慎食豆类及蔬菜类、绿叶菜类等含纤维丰富的菜品,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

  治疗前2天:吃流质饮食如稀饭、小米粥、山药粥、烂糊面、麦片汤、藕粉、芙蓉蛋、各种汤类(无渣)等。(禁食含白砂糖的水或汤及各种饮料)。

  治疗前1天:吃无渣饮食如米汤、各种汤类(无渣)及葡萄糖水。

【检查】

  目前检查方法主要有B超和碘油造影。

  一、B超检查:可以查处两侧附件增宽、增厚,或有炎性肿物的情况。

  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可以显示输卵管阻塞的情况,包括阻塞的部位和程度,有利于对症治疗。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镜下可见被检组织大量炎性增生。

  四、还有一般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另外,阴道镜、腹腔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有利于诊断慢性盆腔炎。

【鉴别】

  1.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长繁殖而形成的一种妇科疾病。主要表现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若在子宫后壁、子宫骶骨韧带、后陷凹处能触及典型触痛结节,有助于诊断。此外,慢性盆腔炎久治无效者,应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鉴别困难时应行腹腔镜检查。

  2.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属广义上的卵巢肿瘤的一种,各种年龄均可患病,但以20—50岁的女性最为多见。卵巢肿瘤以囊性多见,恶性变的程度很高。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输卵管卵巢囊肿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

  3.卵巢肿瘤

  附件炎性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压痛,有时易与卵巢癌相混淆,慢性炎性包块多为囊性;而卵巢癌包块多为实性,较硬,表面不规则,子宫直肠窝可扪及质硬的结节,常有腹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病情发展迅速,可发生月经周期无关的持续性疼痛,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可借助于腹腔镜检查或病理活体组织检查。

  4.陈旧性宫外孕

  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病程长,经反复内出血病情渐趋稳定。此时胚胎死亡,绒毛退化,内出血停止,腹痛有所减轻,但所形成的血肿逐渐机化变硬,且与周围组织及器官粘连。

  陈旧性宫外孕患者可询及停经后反复内出血发作史,其临床特点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阵发性腹痛、附件肿块及低热。低热为腹腔内血液吸收过程引起,如合并继发感染,则表现为高热。 多有闭经史及阴道流血,偏于患侧下腹痛,妇科检查子宫旁有粘连的包块,触痛,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5.结核性盆腔炎

  也是慢性疾病,多有其他脏器的结核史,腹痛常为持续性,偶有闭经史,常有子宫内膜结核,腹胀,偶有腹部包块,X线检查下腹部可见钙化灶,包块位置较慢性盆腔炎高,腹腔镜检查活检可明确诊断。

  6、盆腔淤血综合症

  盆腔淤血综合症(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又称卵巢静脉综合症(Ovarian VeinSyndrome)是引起妇科盆腔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表现为腰骶骨部间发性疼痛及小腹疼痛,向下肢放射,久站及劳累后症状加重。检查宫颈可见紫蓝色,但子宫附件无异常,症状与体征不符时,可通过盆腔静脉造影确诊。

  7、其他情况

  有时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也可产生类似慢性盆腔炎的症状,也应注意鉴别。

【并发症】

  一、慢性盆腔疼痛:与大网膜及肠管粘连有关。

  二、导致不孕或者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炎可能会导致输卵管阻塞,输卵管卵巢粘连形成输卵管卵巢肿块,输卵管积水或积脓,容易导致不孕,发生率为20-30%,也可能发生宫外孕,发生率为二百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是正常妇女的8到10倍。

  三、腹膜炎:与炎症上行迁移有关。

  四、败血症:慢性盆腔炎患者可出现免疫力下降,身体素质低下,能引发全身性感染,进而引发败血症。

  五、肠梗阻:与慢性盆腔炎导致的肠管粘连有关。能导致肠管缺血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