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4cm,送上产床分娩。
第二产程
【处 理 】
1. 严密监测胎心:一般5~10分钟听一次,有条件时应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一经发现异常应立即查找原因,尽快结束分娩。
2. 指导孕妇屏气:指导产妇于宫缩时屏气增加腹压,于宫缩间歇期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一当发现第二产程延长,尽快采取措施结束分娩。
1. 接产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
应做好接产准备工作。
(1)消毒外阴,铺消毒巾于臀下;
(2)接产者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打开产包铺好消毒巾准备接产。
4. 接产: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或母婴有病理情况急需胎头吸引或产钳助娩,结束分娩者应做会阴切开术。正确地保护会阴同时,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期缓慢通过阴道口,胎肩正确娩出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会阴。胎头娩出时如有较松的脐带绕颈应用手将脐带顺肩推下或从胎头滑下。如脐带绕颈较紧,绕颈两周以上,应先用血管钳将其一段夹住从中断脐,松解脐带后,再协助胎肩娩出。胎儿娩出的时间要及时准确记录。
第三产程
【处 理 】
1. 新生儿处理:胎儿娩出后进入第三产程,首先要对新儿进行处理。
(1)呼吸道处理:及时用吸痰管清除新生儿口腔及鼻腔的粘液和羊水,吸净后新生儿自然啼哭,如有羊水胎粪,可行气管插管。
(2)脐带处理:消毒脐带根部,并进行结扎,结扎力量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造成脐带断裂。剪断脐带后,消毒脐带断面,用无菌纱布包盖好,再用脐带布包扎。
(3) Apgar评分:用以判断新生儿有无窒息及窒息的程度。以出生后一分钟时新生儿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
(4)检查新生儿并记录:在新生儿病历上打新生儿足印及母亲指印;记录新生儿体重、性别、出生时间;标明母亲姓名和床号的手腕带和包被;对新生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并逐项记录。
(5)开始早接触、早开奶。
2.协助娩出胎盘:禁忌在胎盘未完全剥离之前用手按揉、下压子宫底及牵拉脐带,当确定胎盘已完全剥离时,于宫缩时助产人员用左手握住子宫底,拇指放于子宫前壁,其余四指放在子宫后壁按后子宫底,右手轻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
3. 检查胎盘胎膜:检查胎盘小叶有无缺损;胎膜是否完整;胎儿面边缘有无血管断裂;有无副胎盘;胎盘及脐带有无其它异常。如有胎盘或胎膜残留时,应在无菌操作下伸手入宫腔内取出残留组织。
4. 检查软产道:检查宫颈、阴道、会阴、小阴唇内侧尿道口周围有无裂伤,如有裂伤应立即缝合。
5. 预防产后出血:胎头或胎肩娩出时,肌肉注射10~20单位缩宫素,也可消毒后经下腹直接注入子宫肌壁,必要时静脉注射。无心脏病和高血压者,也可应用麦角新碱0.2~0.4毫克。
6. 观察产后一般情况:产妇分娩后应在产房观察2小时,如一切正常送回产休室。
急 产
【定 义 】
总产程不足3小时,称急产。
并发症:可造成产妇软产道裂伤;导致无准备的分娩;胎盘滞留产后出血。对胎儿可造成胎儿窒息、颅内出血;无准备时造成新生儿坠落外伤。
【处 理 】
有急产史或有急产可能的孕妇,宜及时做好分娩的准备。临产时免行灌肠,作好产后处理。
( 袁桂莲 )
产后常规处理
1. 产后2小时的处理:产后2小时内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故务必在产房观察产妇。观察血压、脉搏,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量。若发现子宫收缩乏力,应按摩子宫并肌注子宫收缩剂。
2. 小便与大便:产后让产妇尽早排尿。如产后4小时仍未排尿,应鼓励产妇坐起排尿,用热水洗熏外阴,也可用针灸,肌注新斯的明。若仍无效则导尿,必要时留置尿管,给抗生素。产后易发生便秘,应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动。如便秘口服缓泻剂。
3. 每日检查产妇全身情况、子宫收缩、恶露及会阴情况。如有子宫复旧不良、恶露增多、色红且持续时间延长,给予子宫收缩剂。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生素。
4. 会阴每日冲洗2次,缝线者于产后3~5日拆线,剖宫产缝线者于术后7天拆线,合并感染者提前拆线引流,每日换药。
5. 提倡母乳喂养。产后半小时开奶,按需哺乳。指导产妇多进蛋白质和多吃汤汁食物,保证睡眠充足、心情舒畅以增加乳汁分泌。正确指导哺乳及乳房护理。产妇因病不能哺乳,应尽早退奶。方法有:
(1)已烯雌酚2~5mg,3次/日,5~7天。
(2)炒麦芽30~60g,水煎代茶饮。
(3)芒硝200g,包于纱袋内,外敷乳房,湿硬时更换。
6. 全身情况良好,顺产产后2~5天出院,剖宫产术后7~8天出院。
7. 预约产后6周到妇幼保健部门行产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