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妇女一生各个阶段,哪个阶段历时最长?
A.新生儿期
B.幼儿期
C.青春期
D.性成熟期
E.更年期
2.血中垂体促性腺激素含量最高的时期是
A.新生儿期
B.青春期
C.月经来潮前期
D.绝经后三年
E.老年期
3.在绝经期,尿中促性腺激素的排出量
A.排出量不变
B.测不出
C.变化莫测
D.减少
E.增加
4.月经后子宫内膜的再生起源于
A.子宫肌层
B.致密层
C.基底层
D.海绵层
E.功能层
5.预防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可服用
A.钙剂
B.鱼肝油
C.尼尔雌醇
D.甲状腺素片
E.维生素E
二、填空题
1.卵巢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和______。
2.青春期的生理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卵巢分泌的甾体激素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4.生育年龄妇女卵巢发生周期性变化,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5.子宫内膜的周期性组织学变化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名词解释
1.月经 2.月经初潮 3.月经周期 4.绝经过渡期
5.绝经 6.长反馈 7.短反馈 8.超短反馈
四、简答题
1.试述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2.试述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3.试述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4.简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HPOA)各部位分泌的激素及其相互关系。
5.影响月经周期的其他内分泌腺包括哪些?其功能异常时对月经周期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性成熟期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
2.D 绝经后由于卵巢性激素锐减,负反馈作用降低,FSH、LH升高,以前者升高最明显,绝经后三年FSH升高约14倍,以后垂体功能随年龄老化而减退,FSH和LH又下降。
3.E 绝经后由于卵巢性激素锐减,负反馈作用降低,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尤其血中的FSH含量升高,因此通过尿液的排出量亦增加。
4.C 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在月经期不脱落,月经后由此层再生新的内膜。
5.C 雌激素促进骨中钙质沉着,更年期及老年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骨质疏松。更年期给予雌激素如尼尔雌醇,可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并缓解其发展。
二、填空题
1.生殖功能 内分泌功能
2.体格发育 生殖器官发育(第一性征) 第二性征 月经来潮
3.雌激素 孕激素 雄激素
4.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排卵 黄体形成及退化
5.增生期 分泌期 月经期
三、名词解释
1.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月经初潮: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
3.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称月经周期。
4.绝经过渡期: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此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
5.绝经:指妇女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月经。绝经是卵巢功能的真正衰竭,以致月经最终停止。
6.长反馈:卵巢分泌到循环中的性激素的反馈作用。
7.短反馈:垂体激素对下丘脑GnRH分泌的负反馈。
8.超短反馈:GnRH对其本身合成的抑制。
四、简答题
1.答:雌激素的生理作用包括对女性生殖系统、第二性征、下丘脑、垂体及代谢的影响。
(1)外生殖器: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2)阴道上皮: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黏膜变厚,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3)宫颈: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4)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修复。
(5)子宫肌:促使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促进子宫肌层变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6)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的分泌,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7)卵巢: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8)第二性征: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9)下丘脑、垂体: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10)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潴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2.答:孕激素的生理作用(由下至上):通常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效应,包括对女性生殖系统、乳房、下丘脑、垂体、体温调节及代谢的影响。
(1)阴道上皮: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2)宫颈:使宫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3)子宫内膜: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子宫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4)子宫肌: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
(5)输卵管: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6)乳房: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7)下丘脑、垂体: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具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
(8)体温: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
(9)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排泄。
3.答:协同作用: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
拮抗作用:如下表所述。
|
雌激素
|
孕激素
|
阴道上皮
|
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
|
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
宫颈
|
使宫颈口松弛、扩张,黏液分泌多,性状稀薄,易拉成丝状
|
使宫口闭合,黏液分泌少,性状黏稠
|
子宫内膜
|
使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增生、修复
|
抑制内膜增生,使增生期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
|
子宫肌
|
促使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使肌层变厚;
|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
|
输卵管
|
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
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
代谢
|
促进水、钠潴留
|
促进水、钠排泄
|
4.答: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两者与性腺效应细胞受体结合,促进卵泡发育和黄体生成。在卵巢发生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卵巢产生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垂体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激素通过反馈调节(正反馈、负反馈),调节GnRH的分泌,从而完成女性生殖周期过程。
5.答:影响月经周期的其他内分泌腺包括甲状腺、肾上腺和胰腺。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在青春期前发生,可导致性发育障碍,使青春期延迟;在青春期及性成熟期发生,则可引起月经失调(月经过少、稀发,闭经),病人多合并不孕,自然流产和畸胎发生率增加。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月经过多、过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月经过少、稀发,闭经。肾上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时也可导致月经异常。胰腺的功能异常:胰岛素拮抗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过多→卵巢产生雄激素过多→月经失调,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