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产疾病 > 文章内容

妇产科常见病实习指导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1-11 17:46浏览:

第一节 女性生殖器解剖 (开腹和腹腔镜手术示教)
  
  一、目的和要求
  
  (一)熟悉女性生殖器各部的解剖,清楚理解内生殖器官的形态、功能、子宫各韧带的位置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二)理解妇科腹部手术的步骤特点,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
  
  二、内容
  
  (一)通过教学标本示教,参观附件或子宫全切手术,结合录像,了解内生殖器解剖:
  
  1.子宫、输卵管、卵巢在盆腔内位置,正常形态外观。
  
  2.盆腔腹膜的走行,覆盖盆腔各器官情况,膀胱子宫腹膜返折及子宫直肠陷凹的形成。
  
  3.子宫韧带(圆韧带、骨盆漏斗韧带、卵巢固有韧带、主韧带、子宫骶骨韧带)的位置。盆腔主要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
  
  4.子宫的邻近器官(膀胱、尿道、输尿管与阑尾、直肠)与子宫的关系。
  
  5.骨盆底各层结构。
  
  (二)参观妇科手术的术前准备,(分组看子宫全切术前准备)并了解盆腔手术特点及术后与外科腹部术后注意重点的差别。
  
  三、方法
  
  (一)预先在教学模型上复习、讲解内外生殖器解剖,腹部手术的主要步骤、看教学录象片、示教手术前准备等。
  
  (二)到手术室参观妇科开腹手术,教员介绍病人病史,诊断及手术适应症,由手术医师按教学要求讲解内生殖器解剖及手术步骤要点,台下教员补充讲解。示教手术目的主要在于看盆腔解剖,可不必看完全部手术。(如子宫全摘术看到推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夹切子宫动脉,切下子宫,教师切开、讲解大体标本后方可离手术室)。
  
  (三)在实习室,在模型上再次复习生殖器解剖,讨论妇科各种盆腔手术的手术步骤、术中注意事项、手术后的处理等。
  
  四、教具
  
  女性盆腔解剖模型,盆腔手术过程录像。
  
第二节 妊娠生理及围产保健
  
  一、目的要求
  
  (一)通过产前门诊实习,了解围产保健意义及其重要性。学会如何从正常妊娠中及早发现异常。
  
  (二)掌握围产保健内容,学会作产前保健:填写产科病历、会画妊娠图、计算预产期、诊断胎位、听胎心、骨盆测量及孕期常见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诊断处理。
  
  (三)学会填写孕期临床检验报告单、B超申请单。
  
  二、内容要点
  
  (一)孕期保健、采集产科病历,产科检查方法:四段触诊,胎位诊断,听胎心。先由教员模型示教以后到门诊。
  
  (二)骨盆测量,以掌握外测量为主,学习内测量,先作模型练习半小时后到门诊。
  
  (三)学习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及合并征: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贫血、妊娠期糖尿病、胎位异常等诊断处理,及早期防治的意义。
  
  (四)每人书写一份产科病历。
  
  产科初诊检查
  
  一、目的
  
  通过教员示教和实习,练习产科病历的采集,四段触诊,胎位诊断、听胎心及了解孕期保健内容。
  
  二、要求
  
  (一)学会采集产前门诊病历。
  
  (二)学习作一般体格检查及产科腹部四段触诊,胎位诊断、学会听胎心。
  
  (三)了解孕各期保健重点内容及应作的特殊检查(临床化验、心电图、产前诊断筛查、B超、胎心监护等)。
  
  三、内容
  
  学习预产期计算:
  
  月经规律者:末次月经的月份加9或减3.日期加7。
  
  月经不规律者:根据尿妊反阳性、早孕反应时间、初次盆腔检查子宫大小、B超核实胎龄,胎动出现的时间进行综合推算。
  
  (二)教员先示教产前门诊初诊采集方法及病历填写。
  
  月经史、尿妊反阳性时间、有无早孕反应,发热、阴道出血、致畸因素;既往孕产史、家族史、遗传病史、疾病史等。寻找高危因素,进行高危筛查评分。学习高危孕妇的系统管理。
  
  (三)学习全身体格检查、称体重、量血压、测尿蛋白。早孕做盆腔检查。
  
  (四) 学习产科检查:
  
  1.测量宫高、腹围。
  
  2.产科四段触诊,诊断胎位,胎先露是头或臀,与骨盆的关系。臀位矫正的方法,异常胎位对分娩的意义。
  
  3.听胎心:正常120—160次/分。
  
  4.妊30周前后作骨盆测量。
  
  (五)画妊娠图:了解第90百分位和第10百分位线的意义。
  
  (六)临床化验:
  
  初诊时一定要全套化验:包括血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唐氏风险筛查、HBsAg、抗HIV、抗HCV、梅毒抗体,心电图,必要时做宫颈防癌涂片。
  
  (七)定期B超:妊10-14周可以进行胎儿颈后皮肤测定,第一次筛查畸形;
  
  (八)孕期卫生指导及健康教育:
  
  1.避免激剧重体力劳动,7—8个月后可不值夜班。
  
  2.性生活:早孕3个月内避免性交,以免流产,孕最后6周为保持产道清洁禁性交,以免发生早产及产后感染。
  
  3.乳房:经常擦洗乳头,指导乳头凹陷的孕妇进行牵拉练习,以免产褥期患乳腺炎。
  
  4.安排孕妇参加孕妇学校学习。
  
  (九)填写围产保健手册
  
  (十)定期产前检查:早期妊娠第一次检查,如无异常,每隔四周检查一次,从妊娠28周开始每两周检查—次,最后一个月每周检查一次。40孕周后加强对胎儿安危状况的评估。学习胎动计数--自我监护方法。41周入院引产。
  
  产科复诊检查
  
  一、目的
  
  (—)会作正常孕期检查及保健知识指导。
  
  (二)学习孕期常见并发症(合并症)的诊断及处理。
  
  (三)学习高危妊娠的管理,了解对提高孕期保健的意义
  
  (四)通过产前检查,建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孕期保健意识。
  
  二、内容
  
  (一)复诊病历的书写。
  
  (二)血压、体重测定,每次检查尿蛋白;了解胎动、浮肿,有无不适主诉。
  
  (三)腹部四段触诊,进行胎位诊断。发现臀位或横位于30周后进行矫正。
  
  (四)妊24—28周作50g葡萄糖筛查,如异常进一步作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情况每4—6周重复一次血色素,异常增加检查次数。孕28周二次高危评分。肝功能于孕晚期复查一次。
  
  (五)B超检查:20-24周彩超筛查胎儿畸形,32-34周再次系统筛查胎儿畸形。孕足月、临产前再行检查。40周后动态监测羊水量,如有异常随时检查。
  
  6.复查中有异常症状及并发症(合并症)者对症治疗或住院。
  
  7.孕36周后进行产前鉴定,评估骨盆和胎儿大小;并行第三次高危评分。胎心监护1次/周。高危孕妇酌情增加监护次数。
  
  8.在产科病房,书写一份病理产科病历。
  
  三、教具
  
  骨盆模型、模拟人、骨盆测量器、皮娃娃、胎心听诊器、产前保健的电子课件。
  
  孕期骨盆测量
  
  一、目的
  
  通过模型示教和实习,学习产科骨盆测量,重点在外测量。
  
  二、内容
  
  孕28周-34周做骨盆内外测量,36周后应消毒后行内测量。
  
  (一)骨盆构造
  
  骶骨及骶骨弯曲度、骶骨胛、坐骨棘、骶坐切迹、坐骨结节、耻骨弓、髂前上棘、髂嵴。
  
  (二)骨盆测量:详见
  
  三.产科病历书写及检查方法
  
  (三)骨盆对分娩的意义
  
  三、方法
  
  教师带领学生在模拟人体上进行骨盆测量练习。
  
  在门诊产前检查时,见习骨盆测量。
  
第三节 正常分娩及处理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分娩四要素的相互关系及枕前位分娩机转。
  
  (二)学习正常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学习新生儿处理,会阴裂伤缝合。
  
  二、内容
  
  (一)全面介绍待产室、产房环境,病历填写法,产房无菌观念。
  
  (二)介绍接诊室工作内容:
  
  1.学会如何判断临产。
  
  2.学会收入院的指征:规律宫缩,宫口开大或胎膜已破(或可疑破水)。
  
  (三)观察及处理第一产程:重点学习观察正常的第一产程进展,初产妇平均16小时。
  
  1.关心病人全面情况:血压、脉搏、饮食、大小便,有何不适、有何顾虑、给予解释,精神安慰鼓励,必要时可给予药物解除痛苦,定时督促排尿,注意膀胱是否排空,有合并症者给予相应处理。
  
  2.观察宫缩情况:学习用手摸宫缩或使用胎心监护仪记录宫缩。什么叫正常宫缩?持续时间、间隔、强度。学习发现异常宫缩,宫缩乏力诊断及处理:杜冷丁,催产素的应用。
  
  3.学习阴道检查;了解宫口开大、儿头下降情况,从而发现产程异常,头盆不称等。
  
  4.听胎心,学习胎心监护,了解胎儿窘迫诊断及处理。
  
  5.观察羊水性状
  
  6.胎膜早破的诊断及处理
  
  7.何时准备消毒接生,初产妇及经产妇的区别。
  
  (四)第二产程的观察及处理:重点学习接正常产,新生儿处理。初产妇不超过2小时。
  
  经产妇不超过1小时。
  
  1.宫口开全的特点。
  
  2.外阴消毒铺单。
  
  3.指导产妇用力。
  
  4.正常分娩机转(可结合临床和模型来理解)。
  
  5.助产及保护会阴的意义及方法,会阴侧切术的适应症、时间、方法。
  
  6.断脐,新生儿处理清理呼吸道、脐带处理、Apgar评分
  
  7.了解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复苏程序。
  
  8.二程延长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五)第三产程的观察及处理:(正常5—10分钟),重点学习接胎盘、会阴裂伤缝合。
  
  1.胎盘剥离的征象:子宫收缩、阴道流血、脐带下降。
  
  2.接胎盘的方法及检查胎盘、胎膜完全与否。
  
  3初产妇正常分娩的全程经过一般为14—18小时,超过24小时为滞产。
  
  (六)小结:正常产程的时限,“8-4-1”方案,画产程图。
  
  三、方法
  
  在示教室由教师带领复习分娩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用模型复习枕前位分娩机转的几个动作,并思考其产生的原因。用产包及模型练习接生,处理新生儿。
  
  到产房见习接生,观察第一、二、三产程临床表现及处理。
  
  学习绘制产程图,学会识别异常产程图。
  
  学习使用胎心监护仪,会出CST或OCT的报告,识别胎儿窘迫的图形。
  
  四、教具
  
  骨盆模型、儿头、皮娃娃、VCD电子课件、分娩机转模型等。
  
第四节 产褥期及新生儿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产褥期临床表现,认识异常产褥及其处理(产褥感染、乳腺炎、尿潴留、感冒等)。
  
  (二)会作新生儿体检,了解新生儿正常特点及母乳喂养方法。学习新生儿窒息处理。
  
  二、内容
  
  (一)产褥生理:从胎盘娩出后到生殖器恢复原状一段时间称为产褥期。一般约需6-8周。
  
  1.一般情况:生产后都很疲乏,第二天就比较精神。
  
  2.体温:产后24小时内略有上升,但不超过38℃。
  
  3.出汗:汗多,由于皮肤排泄机能旺盛。
  
  4.乳房:产后2--3天下奶,乳房突然增大变硬,局部温度高,开始有乳汁分泌但量少,病人可有乳房胀痛及低烧,一般在38℃左右,偶有超过38℃以上,1--2天以后好转,乳汁量增多,应注意局部卫生,鼓励婴儿频繁吸吮,保持乳汁畅通。
  
  5.子宫复旧:产后第一天一般平脐,第10—14天渐降入盆腔。
  
  6.子宫收缩痛:产后1--2天因宫缩强,有疼痛感,经产妇多见,尤其喂奶时反应性宫缩疼痛明显,3--4天后消失,必要时对症治疗,针灸或服止痛片。
  
  7.恶露:由血、粘液、细菌、坏死的蜕膜组织组成,一般3—7天血性,以后变粉红色,两周后变成暗褐色或黄白色,一般腥味而不臭,有臭味说明有感染。
  
  8.会阴:注意有否肿胀、伤口愈合情况。
  
  9.大小便:产后大便秘结,分娩胎头压迫膀胱,多有充血水肿甚至出血,如涉及到膀胱三角区则尿道阻塞,尿潴留。另外产褥期膀胱容量大,对内部张力增加不敏感,常存积过量小便,而膀胱无力将之排出,则造成尿潴留。会阴伤口或血肿也会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排尿困难。产后要特别注意产妇排尿情况,产后即嘱产母多喝水,尽早排尿。特别是产后第一次尿,尽量在产后6小时内排出。
  
  10.母乳喂养的好处与方法。
  
  (二)病理产褥:学习病理产褥的鉴别诊断。
  
  1.产褥感染:产褥期由于产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产褥感染临床表现:发热、恶露臭或混浊,宫底压痛,子宫复旧不良,白血球高。处理: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抗生素、(必要时作宫颈分泌物培养)。产前应加强宣教预防感染。
  
  2.尿潴留:发生原因见上(一)9。
  
  表现:膀胱胀、子宫底升高。
  
  治疗:产妇生后四小时不尿,则应给腹部热水袋热敷,热水熏外阴,针灸。如仍不能排尿应导尿,并记录导尿量。
  
  3.乳头皲裂:由于婴儿吸吮乳头造成(正常婴儿应该含接、吸吮乳头后面的乳晕)。
  
  治疗:1)纠正婴儿含接姿势,母婴胸贴胸、腹贴腹、下颌紧贴乳房;婴儿含接乳头和乳晕;2)吸完奶后,下压婴儿下颌,轻轻取出乳头;3)挤出少许乳汁,涂擦在乳头上,晾干。促进上皮愈合。
  
  4.乳腺炎:发生原因:乳头皲裂、瘀乳,乳汁不通,在此基础上感染。
  
  临床表现:发烧、白血球高、乳房有红、热、痛表现,晚期化脓局部有波动感。
  
  治疗:频繁充分吸吮患侧乳房;适当休息,可以应用抗生素,局部可用中草药敷。
  
  预防:宣传母乳喂养,坚持婴儿正确含接姿势,实行按需哺乳。加强对乳头清洁保护。
  
  感冒:产妇汗多易感冒,应预防。
  
  (三)新生儿生理特点:介绍正常新生儿在呼吸、循环、体重、体温、皮肤、大小便及生理性黄疸等方面的特点。
  
  (四)学习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
  
  (五)介绍围产期定义及其意义。
  
  三、方法
  
  (一)产褥期
  
  由教师带领同学示教后查房。
  
  1.先选择5—6例不同产后日期的正常及异常产妇,每两同学一份病历,了解妊娠及分娩病史及产后体温,大小便情况。
  
  2.教师带同学查产房,查以上病人:询问产后情况,饮食、大小便、有无不适,行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出汗多少、乳房、乳头、宫底、恶露、会阴伤口等。
  
  3.鉴别生理及异常情况,对异常产褥作出判断,讨论处理。
  
  (二)新生儿
  
  由教师带领检查新生儿,检查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后接触新生儿。
  
  1.教师示教新生儿体检:颅缝、囱门大小、头颅水肿及血肿的区别,心肺、肝脾、四肢、外生殖器检查有无畸形?
  
  2.新生儿大小便情况?何谓胎便?
  
  3.正常新生儿生理黄疸出现和消退的时间,产生的原因。
  
  4.脐带的变化及护理。
  
  5.新生儿母乳喂养。
  
  6.预防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
  
  7.结合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新生儿窒息(或病例),讨论新生儿窒息病因及处理。
  
  8.介绍围产期定义,国际上三个定义,我国采用的是孕28周到产后—周,从围产期来看母婴保健工作是近代科学的—项新进展。
  
第五节 妊娠高血压疾病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妊娠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病)是妊娠特有的、最常见的合并症。是孕产妇及胎婴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二)学习妊高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了解发病机理。
  
  二、内容
  
  (一)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定义、国际标准的临床分类及表现,与慢性高血压、肾炎、癫痫的鉴别诊断。
  
  (二)重度子癎前期的并发症及对母婴健康的威胁。
  
  (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按国际标准分类掌握各期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原则。终止妊娠的适应症与分娩方式。
  
  三、方法
  
  (一)收集病房中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例,采病史及体检。
  
  (二)教师带同学巡视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重点病史及临床表现。
  
  (三)教师以问答方式带领同学讨论妊娠高血压疾病。
  
  1.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依据,需与哪些病鉴别?如何鉴别?
  
  2.结合产科住院病人,讨论重度子癎前期对母、婴危害?
  
  3.以上几例病人,哪些应该终止妊娠,指征为何?
  
  4.妊娠高血压疾病孕期及分娩过程的处理原则,为住院病人订出分娩三程计划。
  
  5.结合病人讨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防,这几例病人是否有围产保健?
  
  6.讨论“子癎”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及其对母、婴危害。
  
  
  7.讨论“HELLP”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等特殊类型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例。
  
第六节 异常妊娠及妊娠合并症
  
  一、目的要求
  
  (一)通过示教过期妊娠、双胎妊娠(或羊水过多)病例,认识这些异常妊娠的诊断、处理及对母、婴影响。
  
  (二)了解妊娠期患有内外科合并症,需要考虑妊娠与疾病二者的相互影响,学习妊娠合并心脏病对孕、产妇的影响及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处理原则。
  
  二、内容
  
  (一)学习双胎妊娠(或羊水过多症)的症状、体征、诊断及在妊娠期、分娩期处理原则、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通过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例讨论,了解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血液动力学的 改变对心脏影响及孕各期处理原则。
  
  (三)讨论逾期妊娠的处理,了解B超及胎儿电子监护、胎动计数等在监测胎儿宫内安危的作用。
  
  三、方法
  
  (一)在产科学习阶段偶有逾期妊娠、双胎(或羊水过多)、妊娠合并心脏病等病人,
  
  由教师示教阳性体征并分派给2—3个同学采取一份病例(病史及体检),准备在本节课中报告病历、集体讨论。
  
  (二)如有条件由教师带全组同学以巡诊方式看上述病种,并分别进行讨论。教同学看不同类型胎心监护图形。
  
  (三)教师重点总结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理原则,双胎、羊水过多、逾期妊娠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引产方法。
  
第七节 难产及产科手术
  
  一、目的要求
  
  通过临床病例讨论及模型实习达到以下要求:
  
  (一)学习异常产力,骨盆狭窄,胎位异常(臀位、横位)等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 则。
  
  (二)了解分娩的四个主要因素,任何一方面异常,都能导致难产。四者是互相联系的,可以转化的,例如因入口轻度狭窄、胎头浮即可导致产力异常——宫缩乏力。
  
  (三)产程中应用产程图尽早发现异常产程,及时处理。再次强调“8-4-1”方案的处理时限,并要求掌握“一查、二破、三点滴”的处理内容。
  
  二、内容
  
  (一)学习区别正常及异常产力。根据子宫收缩的强度、结合产程图、产程进展来鉴别产力有无异常,宫颈口扩张程度。
  
  (二)骨盆狭窄诊断依据:临床骨盆内外测量,发现骨盆形态异常或径线狭窄。
  
  (三)头位中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三、方法及时间
  
  (一)讨论难产病例、难产手术模型实习,看难产幻灯片(或剖宫产手术)一单元。
  
  (二)选出产力、产道、胎位异常的难产病例1份,分派给同学,同学在讨论前了解产妇病史,产前检查所见,产时经过和处理。结合病例讨论分娩四因素异常如何造成难产,难产如何转化。“一查、二破、三点滴”的处理内容。
  
  (三)参观难产手术(剖宫产、产钳、胎吸术)及模型实习。
  
第八节 妇科门诊常见病诊断及处理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妇科常见病症状及病史特点,掌握门诊病历的书写。
  
  (二)逐步掌握盆腔检查法,熟悉正常女性内外生殖器官、认识明显异常改变(如外阴炎、宫颈异常、子宫及附件异常增大或肿物等)。并会作正确病历记录。
  
  (三)了解妇科各种辅助检查方法的意义及应用。
  
  (四)学会妇科常见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学习人际交流技巧及处理病人的能力。
  
  二、内容
  
  (一)学习“妇科病史及检查法”,熟悉门诊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要点。
  
  (二)通过数次妇科门诊实习,熟悉常见的妇科疾病(早孕、流产、妇科急腹症、内外生殖器炎症、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不孕症、围绝经期综合症、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及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等)的病史特点。
  
  (三)掌握妇科检查手法,熟悉辅助检查方法,熟悉以上常见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学习妇科常见病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预防。
  
  三、方法
  
  (一)教师在教室先讲解妇科病史特点、妇科常见症状、询问病史注意事项、病历书写要求、处方书写要求、妇科检查标准手法、常用辅助检查方法。
  
  (二)初次到门诊,教师示教性地看妇科病人1—2例,示范门诊病历的书写及盆腔检查、处方书写。然后指导同学亲自接诊妇科初诊病人,问病史、书写病历、必要的全身检查、窥阴器使用、盆腔检查、制作宫颈抹片及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作出诊断、开具处方。
  
  (三)以后数次到门诊,在教师指导下,继续增加接诊病人,逐步熟练盆腔检查。通过约10多次的盆腔检查,要求能摸清子宫位置及大小,能区别正常盆腔及明显异常盆腔。掌握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滴虫、霉菌检查、淋菌、衣原体检查、宫颈涂片检查方法。对早孕、流产(先兆流产、不全流产)、内外生殖器炎症、不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妇科肿瘤等常见病,能作出诊断及恰当处理。
  
  (四)参观学习门诊B超检查、门诊小手术操作(诊断性刮宫等)、阴道镜检查等,了解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意义。
  
  (五)每次(单元)门诊结束前教师根据当天看到的病种进行讨论,有计划归纳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常用药物等。
  
  四、教具:骨盆、女性内外生殖模型、双合诊检查模型、窥阴器等。
  
第九节 妇科主要症状的鉴别与诊断
  
  《下腹疼痛》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妇女慢性下腹痛的常见病因、鉴别诊断及处理。
  
  (二)熟悉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并与外科急腹症进行鉴别。
  
  (三)了解妇科急腹症的处理原则。
  
  二、内容
  
  (一)常见慢性腹痛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道肿瘤压迫或变性。熟悉这些疾病腹痛的特点、伴随的其他症状、盆腔检查特点、诊断与处理原则。
  
  (二)悉妇科急腹症的常见疾病,包括痛经、异位妊娠、卵巢黄体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盆腔炎等。其病史及症状特点如下:
  
  1.痛经:周期性下腹痛,与月经周期明显相关,原发痛经盆腔检查无异常发现;继发痛经、进行性加重者多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腺病。
  
  2.异位妊娠:停经,阴道少量出血史,HCG阳性,B超提示附件小包块、腹痛及晕厥等、急性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注意与滤泡破裂、黄体破裂的鉴别。
  
  3.卵巢囊肿蒂扭转:盆腔肿物史、急腹症、伴恶心呕吐等一般急腹症的表现,或有反复发作腹痛病史。盆腔检查发现宫旁有触痛性肿物。
  
  4.急慢性盆腔炎:有生殖器感染史、常发生在产后、流产、妇科手术后,表现为腹痛、发烧、白血球升高、盆腔压痛或炎性包块。病程有长短、病情有轻重缓急不同。
  
  (三)熟悉妇科急腹症的处理原则,必要时应协助参加抢救,并参观手术。
  
  (四)根据症状及体征明确诊断,分析症状和体征产生的原因,与外科急腹症进行鉴别诊断。
  
  (五)熟悉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包括Hb、WBC、血尿HCG、B超、后穹隆穿刺等)。
  
  三、方法
  
  (一)在妇产科实习期间尽可能让同学接触门诊或病房急腹症病人(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盆腔炎),或由同学书写完整病历一份。
  
  (二)争取机会参加急腹症病人的抢救工作,学习术前常规准备,并参观手术。
  
  (三)由教师带领下将同学看过的病人典型病历(包括慢性腹痛和急腹痛的病例)进行讨论。同学先作准备,由同学报告病历,教师示教阳性体征,然后在教师启发下分析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并讨论其处理原则。
  
  《下腹部包块》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盆腔肿物的病史特点、结合体检与B超等辅助检查所见,作出盆腔肿物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二)重点掌握子宫肌瘤、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
  
  (三)熟悉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肿物、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包块的诊断及处理。了解与少见的盆腔肿块的鉴别(如卵巢转移性肿瘤、来自肠系膜或阑尾的肿物、生殖道畸形引起的阴道或子宫积血、充盈的膀胱或妊娠子宫等)。
  
  (四)参与术前检查、参观或参与手术,结合具体病例分析讨论,提高对于下腹肿物的分析诊断能力,熟悉各类肿物的手术原则。
  
  二、内容
  
  (一)采集盆腔肿物病人的病史,根据病人的年龄、肿块部位及增长速度、有无压痛、有无痛经及月经紊乱、不孕史、是否伴有慢性腹痛、腹涨、消瘦、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作为初步诊断依据。
  
  (二)全身体格检查及盆腔检查:注意病人一般情况、血压、脉博、体温、面色、体态、有无阴道出血。腹部检查有无腹水征,腹肌紧张及压痛,肿物部位实性或囊性,界限清楚否、大小、活动度。盆腔检查注意阴道是否通畅、宫颈是否正常、宫体的大小、形状、质地;盆腔肿物的高低(从阴道穹窿部检查手指不易触到的肿物,很可能不是来自子宫或卵巢的肿物),肿物与子宫的关系、能否与子宫分开、活动度、大小、形态、硬度及有无压痛等。分析肿物的发生部位及性质。
  
  (三)学习辅助检查方法:血尿常规、妊娠试验、B超探测肿物的部位及内部回声、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腹腔或宫腔镜检查、腹水检查等,用以分析肿物的来源及性质。
  
  (四)根据病人的年龄、盆腔肿物的部位、大小、性质、对生育的要求等,制定治疗方案、手术的方式及范围。
  
  (五)熟悉各种手术(经阴道或经腹、宫腔镜或腹腔镜、附件的去留等)的适应症、手术操作步骤、合并症等。熟悉术前准备、术后治疗及护理、术前谈话技巧、术后随访事宜等。
  
  三、方法
  
  (一)指导学生亲自熟悉了解各类下腹肿物病人的病史及检查化验结果。
  
  (二)结合具体病例讨论下腹肿物的来源、大小、形态、性质等,讨论诊断、鉴别诊断。排除来自腹腔的其他肿物。
  
  (三)讨论各种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适应症、并发症或副作用。
  
  (四)注意追踪病人的治疗方法,追踪术中所见、术后诊断与术后随访。
  
  (五)鼓励学生结合病例查阅国内外文献,探讨各种肿瘤的诊治及预防的新进展。
  
  《妇科异常出血》
  
  一、目的要求
  
  (一)学会鉴别正常月经和异常出血。鉴别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出血与功能失调引起的子宫出血病。
  
  (二)熟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根据病史、年龄、临床表现、体检并结合卵巢功能检查、B超、子宫内膜病理等明确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的诊断依据,临床分型。
  
  (三)各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应根据年龄、病情轻重、治疗反应,提出治疗方法和治疗步骤。
  
  (四)熟悉异常子宫出血的鉴别诊断及处理:生殖器炎症、功血、宫颈癌、内膜癌、内膜息肉、宫颈炎、病理妊娠、妊娠滋养叶疾病、医源性出血等。
  
  二、内容
  
  (一)病历要点:年龄(青春期、绝经期、生育期)、目前出血情况、以往月经病史、伴随症状、发生时间、有无诱因;鉴别各种出血性疾病(与妊娠相关:流产、异位妊娠、妊娠滋养叶疾病;与避孕相关:宫内节育器、避孕药等;肿瘤;炎症;功血;血液病、口服激素类药物等)。
  
  (二)检查要点:注意全身或生殖器有无器质性病变(盆腔检查注意出血来源,宫颈、宫体及附件有无异常),辅助卵巢功能检查(基础体温、阴道脱落细胞、宫颈粘液结晶、激素测定),B超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宫腔镜或诊刮的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三)依据异常出血病因、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及病情急缓,熟悉各种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激素药物和止血药物)的合理应用。
  
  三、方法
  
  (一)同学在门诊看到各类原因的妇科出血病(如肿瘤、流产、功血、宫内节育器放置后出血、炎症等)时,教师及时总结;
  
  (二)安排一次异常出血的病例讨论,教师挑选门诊或病房住院病人各类异常出血病例,包括以上主要病例,要求学生准备汇报病历、查阅文献、讨论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
  
  《异常白带》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鉴别正常阴道分泌物及各种异常白带的能力。
  
  (二)熟悉各种异常白带患者的病史特点(发生的时间及诱因、白带的量、色、气味、性状,是否为血性、脓性,有无伴随外阴瘙痒、发热、盆腔痛等)、妇科检查内外生殖器的特点及试验室检查。
  
  (三)掌握生殖道感染疾病(包括ST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熟悉生殖道感染疾病(包括STD)的治疗及预防。
  
  二.内容:
  
  (一)学习生殖道各种炎症的异常白带特点:
  
  1白色或灰黄色泡沫状白带:为滴虫阴道炎的特征,可伴有外阴瘙痒。
  
  2凝乳状白带:为念珠菌阴道炎特征,常伴有严重外阴瘙痒或灼痛。
  
  3鱼腥味灰色稀薄白带: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
  
  4脓样白带:多为滴虫或淋菌等所致的急性阴道炎、宫颈炎、颈管炎引起。宫腔积脓、宫颈癌、阴道癌或阴道内异物亦可导致脓样白带,常伴有异味。
  
  5血性白带:应考虑宫颈息肉、粘膜下肌瘤、宫颈癌、内膜癌之可能。安放IUD可引起血性白带。阵发性排出黄色或红色水样白带,应注意除外输卵管癌。
  
  (二)熟悉辅助检查方法的应用:滴虫、霉菌、衣原体、淋球菌、线索细胞等检查、HPV检测、细菌培养、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B超、宫腔镜检查等,以协助诊断。
  
  (三)熟悉与各种异常白带有关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
  
  三、方法
  
  同学见习或亲自接诊各类异常白带的病人,教师挑选几例炎症和肿瘤的病人,复习病史、全身及妇科检查、各种辅助检查、讨论诊断及处理,重点是鉴别诊断。
  
第十节 计划生育、不孕及助孕
  
  一、目的和要求
  
  (一)通过实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为实现控制人口出生率的重大意义。
  
  (二)熟悉各种节育措施与补救措施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优缺点。熟悉口服避孕药适应症、禁忌症及副作用处理。了解各种计划生育的手术操作步骤(人工流产、宫内节育器的放置与取出术、输卵管绝育术、中期引产)手术适应症、并发症、禁忌症、术中注意事项。药物流产的方法、适应症与禁忌症。
  
  (三)了解各种手术的并发症,如何防治,认识其危害性。
  
  (四)熟悉不孕症的原因诊断及各种助孕方法。
  
  二、内容
  
  (一)讨论复习各种节育措施的基本原理、方法、优缺点。几种口服避孕药的正确使用方法、适应症、副反应。工具避孕器实物使用方法及优缺点。
  
  (二)了解药物流产的原理、方法、适应症、禁忌症与并发症。
  
  (三)通过模型示教,参观手术,了解计划生育各种手术如宫内节育器的放置与取出术、人工流产、输卵管绝育术及中期引产的手术、输卵管复通手术、宫腔镜及腹腔镜的适应症,手术步骤,术中注意事项,由于手术不按常规操作,或粗心大意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如术中出血、子宫穿孔、人工流产吸宫不全、术后感染、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如何预防,认识其危害,如何处理。并学习肉眼辨认人流吸出物。
  
  (四)了解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五)学习不孕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熟悉B超在监测排卵的应用、了解各助孕技术的适应症及应用。
  
  三、方法
  
  同学在示教室由教师指导下进行讨论、复习节育措施及原则、适应症及优缺点。用标本及实物介绍口服避孕药、阴茎套、阴道隔膜、宫内节育器与药物流产等。
  
  在计划生育门诊及门诊手术室实习,讲解手术操作注意点及并发症(人工流产吸宫不全、术后感染、子宫穿孔)以后,到计划生育门诊看术前后病人,了解手术适应症,及手术后病人情况。进入门诊手术室参观手术,教师示教人工流产吸出物及绒毛团。在病房手术室学习宫、腹腔镜的应用,输卵管复通手术,参观B超检查,学习看B超结果。
  
  四、教具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的手术器械、模型及避孕药具、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