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产疾病 > 文章内容

急性盆腔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3-21 14:54浏览:

  疾病概述

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包括子宫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可一处或几处同时发病,是妇女常见病之一。由于输卵管、卵巢统称附件,且输卵管发炎时常波及“近邻”的卵巢。因此,又有附件炎之称。急性盆腔炎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症状体征

可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发病时下腹痛伴发热,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非月经期发病可有白带增多。若有腹膜炎,则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若在腹膜外可致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淋病奈氏菌感染起病急,多在48小时内出现高热、腹膜刺激征及阴道脓性分泌物。非淋病奈氏菌性盆腔炎起病较缓慢,高热及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常伴有脓肿形成。若为厌氧菌感染,则容易有多次复发,脓肿形成,患者的年龄偏大,往往大于30岁。沙眼衣原体感染病程较长,高热不明显,长期持续低热、主要表现为轻微下腹痛,久治不愈,阴道不规则出血。 患者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腹胀,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盆腔检查:阴道可能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秘物,将宫颈表面的分泌物拭净,若见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外流,说明宫颈粘膜或宫腔有急性炎症。穹隆有明显触痛,须注意是否饱满;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若为单纯输卵管炎,可触及增租的输卵管,有明显压痛;若为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则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宫旁结缔组织炎时,可扪到宫旁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或两侧宫骶韧带高度水肿、增粗,压痛明显;若有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后穹隆或侧穹隆有肿块且有波动感,三合诊常能协助进一步了解盆腔情况。


1.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2. 下生殖道感染 主要是下生殖道的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衣原体性宫颈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与PID密切相关。

3.经期卫生不良 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上述感染的病原体以下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为主,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

4.感染性传播疾病 不洁性生活史、早年性交、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者可致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入侵,引起盆腔炎症。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氏菌、沙眼衣原体或合并有需氧菌、厌氧菌感染。

5.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例如阑尾炎、腹膜炎等,以大肠杆菌为主。

6.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7.宫内节育器 官内节育器可引起盆腔炎症,一是在放置宫内节育器10日内,可引起急性盆腔炎,此时的感染以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为主;二是在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继发感染形成慢性炎症,有时可急性发作。

病理生理 1.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 多见于流产、分娩后(详见产褥感染节)。

2.急性输卵管炎、精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 急输卵管炎主要由化脓菌引起,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而有不同的病变特点。若病原菌通过宫颈的淋巴播散到宫旁结缔组织,首先侵及浆膜层,发生输卵管周围炎,然后累及肌层,而输卵管粘膜层可不受累或受累极轻。其管腔常可因肌壁增厚受压变窄,但仍能保持通畅。病变以输卵管间质炎为主。轻者输卵管仅有轻度充血、肿胀、略增粗;重者输卵管明显增粗、弯曲,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多,造成与周围粘连。 若炎症经子宫内膜向上蔓延,首先引起输卵臂粘膜炎,输卵管粘膜肿胀、间质水肿、充血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重者输卵管上皮发生退行性变或成片脱落,引起输卵管粘膜粘连,导致输卵管管腔及伞端闭锁,若有脓液积聚于管腔内则形成输卵管积脓。 卵巢很少单独发炎,白膜是良好的防御屏障,卵巢常与发炎的精卵管伞端粘连而发生卵巢周围炎,称输卵管卵巢炎,习称附件炎。炎症可通过卵巢排卵的破孔侵入卵巢实质形成卵巢脓肿,脓肿壁与输卵管积脓粘连并穿通,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可以发生在急性附件炎初次发病之后,但往往是在慢性附件炎屡次急性发作的基础上形成。脓肿多位于子宫后方或子宫、阔韧带后叶及肠管间粘连处,可破入直肠或阴道,若破入腹腔则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内生殖器急性炎症时,或阴道、宫颈有创伤时,病原体经淋巴管进入盆腔结蜂组织而引起结蜂组织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宫旁结缔组织炎最常见,开始局部增厚,质地较软,边界不清,以后向两侧盆壁呈扇形浸润,若组织化脓则形成盆腔腹膜外脓肿,可自发破人直肠或阴道。

4.急性盆腔腹膜炎 盆腔内器官发生严重感染时,往往蔓延到盆腔腹膜,发炎的腹膜充血、水肿,并有少量含纤维素的渗出液,形成盆腔脏器粘连。当有大量脓性渗出液积聚于粘连的间隙内,可形成散在小脓肿;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处则形成盆腔脓肿,较多见。脓肿的前面为子宫,后方为直肠,顶部为粘连的肠管及大网膜,脓肿可破入直肠而使症状突然减轻,也可破人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5.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当病原体毒性强,数量多,患者抵抗力降低时,常发生败血症。多见于严重的产褥感染、感染流产,近年也有报道放置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手术损伤器官引起的败血症,若不及时控制,往往很快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发生感染后,若身体其他部位发现多处炎症病灶或脓肿者,应考虑有脓毒血症存在,但需经血培养证实。


急性盆腔炎诊断依据1.近期内有流产、分娩、妇科手术或慢性盆腔炎史及月经期处理不当史。

急性盆腔炎诊断依据2.寒战、高热、头痛、精神不振、食欲差,以及下腹疼痛,白带增多等表现。

急性盆腔炎诊断依据3.腹肌紧张,两下腹压痛及反跳痛,内诊子宫增大、压痛、盆腔包块、脓肿等。

急性盆腔炎诊断依据4.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增高。 5.排除了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等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