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03-21 14:47浏览:
次
本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多见于25~45岁女性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本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癌相混乳腺囊性增生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本病的重要原因。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此外,尚有一种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乳腺囊性增生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突出的表现有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
(一)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病程为2个月至数年不等,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必须注意的是,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二)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且大小、质地亦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扪查时可触及肿块呈节结构,大小不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此外尚有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乳房内大小不等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些囊状扩张的大、小乳管,乳头溢液即来自这些囊肿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为无色浆液性
乳腺囊性增生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根据上述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但要注意的是,少数患者(约2~3%)可发生恶变因此,对可疑患者要注意随访观察,一般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对单侧性且病变范围局限者,尤应提高警惕。
乳腺囊性增生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乳腺增生病患者若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没有明显的经前乳房胀痛仅表现为乳房肿块者,特别是单侧单个、质硬的肿块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相鉴别:
(1)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纤维腺瘤: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偶有单侧单发者但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
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晕,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2)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但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有的坚硬如石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长到很大,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乳腺囊性增生症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有发生癌变的可能一旦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必要时行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查到癌细胞者,应按乳癌处理。
乳腺囊性增生症应该如何治疗?
由于对本病发生的机理和病因尚无确切了解目前治疗上基本为对症治疗。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至1~2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治疗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人,可以胸罩托起乳房;口服中药小金丹或消遥散或5%碘化钾均可缓解症状。近年来类似的药物产品较多,如乳块消乳癖消、天冬素片、平消片囊癖灵、三苯氧胺等等,治疗效果不一
此外尚有激素疗法,有人采用雄激素治疗本病,藉以抑制雌激素效应软化结节,减轻症状;但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人体激素间失衡,不宜常规应用仅在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才考虑采用
对患者的随访观察中一但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必要时行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查到癌细胞者,应按乳癌处理。
乳腺囊性增生症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乳腺增生症应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开朗,生活安排劳逸结合,做到充实而有规律月经不规则者要及时治疗,分娩后争取哺乳,对孩子和自己都有好处为了早期发现乳腺增生症,可经常作乳房自我检查,对乳腺增生症应高度重视争取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