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列表
  • 肝肾阴虚2018-03-16 18:20:10

    肝肾阴虚证 是肝肾两胜阴液不足所致的病证。多由久病及肾,或房事过度,情志内伤,精血不足,损伤肝肾之阴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 :腰膝酸软,目涩目糊,耳鸣健忘,胁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失眠多梦,男子造精,女子经少或崩漏,舌红苔少,脉细...

  • 血虚证2018-03-16 18:19:07

    血虚证 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所表现的全身虚弱性的证候。形成血虚证的原因很多,有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各种急性出血;或久病不愈,伤气耗血;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或肠道寄生虫等等。 主要临床表现...

  • 气虚证2018-03-16 18:18:04

    气虚证 是指全身或局部气的减少,而导致脏腑组织功能减退的证候。多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营养不足等原因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 :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其中乏力、无力是其主要症状。 病机分...

  • 血寒证2018-03-16 18:17:00

    血寒证 是指寒邪客于血脉,阻碍气机,血行不畅所引起的证候。多由感受寒邪或机体阳虚阴盛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 :手足或少腹疼痛,喜暖恶寒,得温痛减。手足厥冷色青紫,妇女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血块。香紫暗苔白,脉沉迟涩。 病机分析 :血寒证以局部疼痛喜...

  • 血瘀证2018-03-16 18:15:44

    凡离开经脉的血液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而停留于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瘀积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器官之内的均称为瘀血。由瘀血内阻而引起的病证,称为血瘀证。引起血瘀的原因有寒凝、气滞、气虚、外伤等理。 主要临床表现 :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常在...

  • 蔊菜2018-03-16 17:36:31

    名称 :蔊菜 类别 :解表药 拼音 :HanCai 拉丁 :Rorippaindica(L.)Hiern 别名 :印度蔊菜、香荠菜、江剪刀草。...

  • 月经先后无定期概述2018-03-16 17:35:28

    月经先后无定期概述: 月经先后无定期概述是中医理论常考知识点之一。 月经周期有时超前,有时延后均在7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属月经...

  • 月经先后无定期分型2018-03-16 17:34:27

    月经先后无定期分型 : 月经先后无定期分型是中医理论常考知识点之一。 本病临床主要分肝郁和肾虚两型。 1.肝郁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经量有时多,有时少,色紫红,下行不畅,常伴胸胁、乳房、少腹胀痛。 时时嗳气叹息,院间食少。苔薄,脉弦。 2.肾虚 月经周...

  •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病理2018-03-16 17:33:28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病理 :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病理是中医理论常考知识点之一。 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是冲任调节气血功能失调,而致血海的蓄溢失常而致,病因以肝郁和肾虚为多见。 1.肝郁 由于情志抑郁或多怒伤肝,影响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导致气血失调,...

  • 月经先后无定期分型治疗2018-03-16 17:32:27

    月经先后无定期分型治疗 :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分型治疗是中医理论常考知识点之一。 1.肾虚治法:补肾调经。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10克、淮山药10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党参12克、当归9克淮牛膝10克、炒白芍10克加减;少眠多梦者,加五味...

  • 首页
  • 上一页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下一页
  • 末页
  • 428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