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3-09-20 11:12浏览:
次
气虚症是指体内营养物质受损或脏腑功能活动衰退所出现的证候。
症状: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虚无力。
病因病机:多由久病、饮食失调、或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血虚证 指机体内血液亏虚所引起的症状。
症状:面色萎黄或苍白、唇色淡白、神倦乏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经量少、衍期甚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病因病机:久病耗伤、或病失血(吐、衄、便、溺血、崩漏等),或后天脾胃虚弱,生化不足等诸因皆能令人血虚。
鉴别诊断
气与血来源有两个方面。
其一禀受于先天之精气。即父母的先天之精(生殖之精)。
其二即后天之精气,只通过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和自然之精气。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在中医临床上一般是气血双补。
预防
1、气虚
①益补食品:牛肉、羊肉、枸杞、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②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③忌食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