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中医把脉的基本原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01-29 16:40浏览: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其中,中医把脉是关键步骤之一。很多人认为中医把脉很玄幻,只是用手搭在脉搏上怎么就能诊断疾病呢?其实,中医把脉是很有讲究的,它是一种科学的医疗方法。为了让你对中医把脉有更多了解和认识,下文具体介绍了中医把脉的基本原理,一起来看看。
中医把脉的基本原理
脉的简介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脉的学问
1.中医学名词。手指感到的脉动征象。有浮、沉、迟、数(shuò)等二十多种。人有疾病,脉象常发生相应的变化和反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之一。
2. 脉动应指 (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
3.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
4.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 ,且肺主气 ,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
5.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
6.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7.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上文就是关于中医把脉的基本原理的介绍了。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有很多,中医把脉只是其中之一。通常情况下,中医大夫会利用多种方法来诊断疾病,这样就能更精准的诊断出病情。所以说,中医把脉不是什么神奇事,它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你身体不舒服,不妨试试中医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