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中医脉诊有哪些奥秘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2-18 10:38浏览: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脉中的脉气就像河道中的水流,跌宕起伏,或急或缓,不断冲击着河道。不同人的脉气,就像不同的小河,水流缓急不同,流水充盈程度不同,呈现出的脉气也不同。所以,有的脉摸上去“崎岖不平”,有的“平坦缓和”,有的“柔软无力”,有的“搏指如弦”。
一、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
二、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则为虚脉。
三、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间或5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
四、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
五、脉搏的均匀度。节律、力度与大小的均匀度均影响对脉象的判断,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
六、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
七、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
八、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几千年来,中医大夫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总结,不断验证,不断修正,最终建立了脉诊的理论体系,将可以感受的外在脉象与内在病证建立联系,结合望、闻、问等其他方法,共同诊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