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明确什么是五劳
五劳是中医学名称,一是指五脏的劳损。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诸候》称:“五劳为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的总称”。《医学纲目》又告诉我们:“心劳血损,肝劳神损,脾劳食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
二是指五种劳伤的病因,《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可见“劳”的含义就是过度的意思。过劳可以致病,过逸(久卧、久坐)也可以致病。
02.明确什么是七伤
《诸病源候论》指出:七伤为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那么,问题来了,五劳七伤该怎么治?
03.为什么往后瞧可以治五劳七伤
一是往后瞧可以刺激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和旁开大椎穴0.5寸的定喘穴。医学研究证明,刺激大椎穴,有如下作用:
1.宣肺平喘:防治咳嗽、哮喘、气管炎;2.退热止疟:防治感冒、发热、疟疾;3.益气通阳:预防感冒、白血球减少、脑发育不全;4.宁神豁痰:防治癫痫、精神病。《运动解剖学》又告诉我们,第七颈椎有一个特点,就是随着头的转动而转动,这样,大椎穴和定喘穴就在头的左右转动中受到牵扯抻拉、按摩启窍。在自然和可能的情况下,头转动的幅度越大,牵扯抻拉、按摩的程度就越大,从而有效地开启了大椎穴和定喘穴,畅通了手足六阳经脉(大椎穴是六条阳经的集中处),提高了其功能,有助于劳伤病的防治与好转。又由于刺激大椎穴有增加白血球数量的作用,故可提高免疫力、抵抗力,防治劳伤,战胜疾病。
二是该式转头后瞧的同时,两臂外旋,两肩后张,两肩胛骨相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的足太阳膀胱经的膏肓俞(注:膏肓是指:“心之下,膈之上的部位”)。中医告诉我们,膏肓俞无不治,主治羸瘦虚损,上气咳逆,梦中遗精(《千金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