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中医儿科第二章 儿科诊法概要(儿科特征性诊法、囟门、指纹)-2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3-22 11:12浏览: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1、啼哭声 因饥饿引起的啼哭多绵长无力,口作吮乳状;腹痛引起的多哭声尖锐,忽缓忽急,时作时止;肠套叠引起的哭声多尖锐阵作,伴呕吐及果酱样或血样大便;夜卧啼哭,睡眠不安,白天如常者多为夜啼。

  2、呼吸声 正常小儿呼吸均匀调和。若乳儿呼吸稍促,用口呼吸者,常因鼻塞所致;呼吸急迫,甚则鼻煽,咳嗽频作者为肺气闭郁;呼吸窘迫,面青不咳或呛咳,常为异物堵塞气道;呼吸微弱及吸气如哭泣样,为肺气欲绝之状。

  3、咳嗽声 咳声嘶哑如犬吠者,常见于白喉,急喉风;连声咳嗽,夜咳为主,咳而呕吐,伴鸡鸣样回声者为顿咳(百日咳)。

  4、语言声 高声尖叫,多为剧痛所致;谵语妄言,声高有力,兼神志不清,为热闭心包。

  (二)嗅气味

  1、口中气味 口气秽臭,多为肺胃积热,伤食积滞,浊气上蒸;口气腐臭,兼浓痰带血,多属肺痈。

  2、大小便气味 大便酸腐,多因伤食;臭气不著,完谷不化,多为脾肾虚寒。小便气味臊臭,多因湿热下注;小便清长如水,多属脾肾阳虚。

  3、呕吐物气味 吐物酸腐,多因食滞化热;吐物臭秽如粪,多因肠结气阻,秽粪上逆。

  第三节 问病情

  1、问寒热 发热持续,热势枭张,面黄苔厚,为湿热蕴滞;夏季高热,持续不退,伴有无汗,口渴,多尿,秋凉后自平,常为夏季热;夜间发热,腹壁手足心热,胸满不食者,多为内伤乳食。

  2、问出汗

  3、问头身 肢体瘫痪不用、强直屈伸不利为硬瘫,多为风痰入络,血瘀气滞;痿软屈伸不能为软瘫,多因肝肾专职虚,筋骨失养。

  4、问二便 便时哭闹不安,多为腹痛;

  5、问饮食 腹部胀满,纳呆恶食,或兼呕恶,为乳食内积;能食而消瘦,或嗜食异物,多为疳证,虫证。

  6、问睡眠 睡眠不宁,辗转反侧、喜俯卧者,多为气血失和,胃弱疳积;胃弱疳积;睡中玠齿,或因虫积,或因胃气失和;夜寐不宁,肛门瘙痒,多为蟯虫;入夜心怀恐惧而难寐,多为心经失养,心神不宁;睡中惊惕,梦中呓语者,多为肝旺扰神,或胃不和而寐不安;睡中露睛,多为久病脾虚;睡中磨牙,多为胃气不和,肝火内盛;寐不安宁、多汗惊惕者,常见于佝偻病脾虚肝旺证。

  (三)问个人史

  1、胎产史;2、喂养史;3、生长发育史;4、预防接种史。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小儿脉象,分 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 次数以成人一息6~7至为度,5至以下为迟,7至以上为数。

  (二)按诊

  1、按头囟 囟门隆凸,按之紧张,为囟填,多为风火痰热上攻,肝火上亢,热盛生风;囟门凹陷,为囟陷,常因阴津大伤,若兼头颅骨软者为气阴虚弱,精亏骨弱;颅骨按之不坚而有弹性感多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颅骨开解、头缝增宽、头大晗缩,囟门宽大者多为解颅,多属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髓热壅竭所致。

  2、按颈腋 正常小儿在颈项、腋下部位可触及少数绿豆大小之礜核,活动自如,不痛不为病态。

  3、按胸腹 左侧前胸心尖搏动处古称虚里,是宗气汇聚之所。搏动太强,节律不匀,为宗气内虚外泄;若搏动过速,伴喘促,为宗气不继。胸廓高耸如鸡胸,后凸如龟背是为骨疳。

  4、按四肢 高热时四肢厥冷为热深噘甚。

  5、按皮肤 肤热无汗为热闭于内;皮肤干燥失去弹性,为吐泻阴伤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