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8-03-20 18:58浏览:
次
1.基本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等致病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发为外燥病证(包括温燥和凉燥)。
2.性质和致病特征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五)火(热)邪
1.基本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腾等致病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与火热之邪同类的还有温邪。温邪是外感温热病的致病因素,一般只在温病学范畴中使用。
火热之邪侵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感火热证或外火证。
2.火邪与热邪的同、异
3.性质和致病特征
(1)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
①“火热为阳邪”的原理及主要病理表现。
②“火性趋上”的病理表现、举例。
(2)火热易扰心神
(3)火热易伤津耗气
①“火热易伤津”。
②“火热易耗气”的原理、病理表现。
(4)火热易生风动血
①“火热易生风”的含义、原理及病理表现。
②“火热易动血”的含义及病理表现。
(5)火邪易致疮痈
含义;举例。
(六)暑邪
1.基本概念
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散等致病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
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故暑病只有外感,没有内生。
暑邪致病有伤暑和中暑之别。
2.性质和致病特征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①“暑为阳邪”。
②“暑性炎热”。
(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①“暑性升散,扰神”
②“暑邪致病易伤津”
③“暑邪致病易耗气”
(3)暑多挟湿
第二节 疠气
一、疠气和疫病的基本概念
(一)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二)疫病(又称为“瘟病”、“瘟疫病”、“疫疠病”、“时疫”等),是疠气所致的疾病的总称,包括了现代临床许多传染病和烈性传染病(举例)。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
(一)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传染途径、流行特点。
(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第三节 七情内伤
一、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
(二)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七情内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引发或诱发疾病的情志活动。
七情异化成为病因的两种情况。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一)情志活动产生于脏腑精气
1.脏腑精气(尤其是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的内在生理学基础。
2.五脏之中,尤其是心与肝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3.五脏精气可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即五脏与不同的情志活动之间有相对应的特异性联系。
(二)脏腑精气失调可影响情志,出现情志的异常变化
(三)情志过激伤及脏腑精气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一)直接伤及内脏
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
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
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
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二)影响脏腑气机
1.原理
2.具体表现
(1)怒则气上(2)喜则气缓
(3)悲则气消
(4)恐则气下
(5)惊则气乱
(6)思则气结:
情志内伤可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而气机失调又可妨碍机体的气化过程,引起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从而继发多种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