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辨证论治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3-16 20:59浏览:

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辨证论治: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腿酸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热伏冲任,于纲组期,阳气内动,阳气乘阴,迫血妄行,故发生出血;阴虚内热,故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肾主骨生髓,肾阴虚,脑髓失养,故头晕耳鸣;肾虚则外府失养,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故手足心热;肾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故夜寐不宁。舌红,少苔,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加减一贯煎(《景岳全书》)。

  生地、白芍、麦冬、熟地、甘草、知母、地骨皮、方中生地、熟地、知母滋肾益阴;地骨皮泻阴火;白芍和血敛阴;麦冬养阴清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功能滋肾益阴,固冲调经,故出血可止。

  若头晕耳鸣者,酌加珍珠母、生牡蛎;夜寐不宁者,酌加远志、夜交藤;出血期,酌加旱莲草、炒地榆、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