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08浏览:
次
小儿体温一般以肛温为宜。正常体温一昼夜有轻微波动,晨间稍低,下午稍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
小儿在进食、哭闹、活动、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均可使体温暂时升高,这些都属正常。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通常可分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两大类。本章节仅介绍由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某些急性发热和部分功能性发热。
【临床表现】体温异常升高(肛温达37.5℃以上)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惊跳抽搐或精神萎靡,神昏谵语,疲乏无力,不思饮食等。
根据中医辨证,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和阴虚内热。
1.外感发热 外感风寒者,可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鼻流清涕,口不渴,咳嗽、痰清稀,苔薄白,脉浮,指纹鲜红。外感风热者,可有发热、微汗出、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咳嗽、痰黄稠、咽痛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色。
2.肺胃实热 发热较高,面赤唇红,口鼻干燥,渴而引饮,气息喘急,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数而实、指纹深紫。
3.阴虚内热 以午后潮热或低热为主,形瘦体弱,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唇干燥,食欲减退,舌红苔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诊断和鉴别】肛温高于37.5℃,伴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咽部充血,听诊可闻及肺呼吸音增粗或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白细胞增高。胸部X线检查河发现肺纹理增粗或炎症改变。
发热鉴别诊断相当复杂,主要从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因本节仅讲述以感冒为主的发热,其他鉴别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