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瘾疹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03浏览:

瘾疹的病因病机
 
  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诸病源候论·风瘙身体瘾疹候》中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

  先天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所致;或表虚不固,风寒、风热外袭,客于肌表,致使营卫失调而发;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厚,或肠道寄生虫,使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此外,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血虚生风生燥,阻于肌肤也可发生。对食物、生物制品、肠道寄生虫等过敏亦发作本病。
 
  瘾疹的临床表现
 
  瘾疹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季节。

  发病突然,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出现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风团,境界清楚,一般迅速消退,不留痕迹,以后不断成批出现,时隐时现。如单纯发生在眼睑、口唇、阴部等组织疏松处,出现浮肿边缘不清而无其他皮疹者,称为游风;其局部不痒或轻微痒感,或麻木胀感,水肿经2~3天消退,也有持续更长时间者,消退后不留痕迹。

  自觉灼热、瘙痒剧烈;部分患者可有怕冷、发热等症状;如侵犯消化道黏膜,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喉头和支气管受累时可导致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有明显气闷窒息感,甚至发生晕厥。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发作数天至1~2周;慢性者反复发作,迁延数月,经年不断。

  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若伴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高。
瘾疹的辨证论治
 
  首先寻找病因并予以去除。对难于发现病因的,大多数情况常是对症治疗。

  (1)内治

  ①风寒束表证

  证候:风团色白,遇寒加重,得暖则减;恶寒怕冷,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止痒。

  方药: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恶寒怕冷者,加炙黄芪、炒白术、防风。

  ②风热犯表证

  证候: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得冷则减;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风团鲜红灼热者,加牡丹皮、赤芍;口渴者,加玄参、天花粉;瘙痒剧烈者,加刺蒺藜、珍珠母。

  ③胃肠湿热证

  证候: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发疹的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大便稀去大黄,加薏苡仁;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茯苓、竹茹;有肠道寄生虫者,加乌梅、使君子、槟榔。

  ④血虚风燥证

  证候: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心烦失眠者,加炒枣仁、夜交藤;瘙痒较甚者,加首乌、刺蒺藜。

  (2)外治

  ①炉甘石洗剂外搽。

  ②香樟木或晚蚕砂30~60g,煎汤熏洗。
 
  瘾疹的其他疗法
 
  (1)西医治疗:急性者可选用抗组胺制剂、钙剂、硫代硫酸钠等。严重者可短期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发疹急骤而广泛,或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或伴胃肠道症状,可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2)出现喉头水肿窒息严重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3)针刺:皮疹发于上半身者,取穴曲池、内关;发于下半身者,取穴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发于全身者,配风市、风池、大椎、大肠俞等。耳针取穴肝区、脾区、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

  (4)神阙穴拔罐,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