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8:58浏览:
次
【概 述】
1.定义 小儿暑温是由感受暑邪热毒而引起的时行疾病。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及突然闭脱为其主要特征。
2.发病情况
⑴ 发病季节 多发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这段时间,以七、八、九月为主,有其严格的季节性。
⑵ 发病年龄 多见于小儿时期,尤以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⑶ 发病特点 “急”、“速”、“危”、“残”。
3.命名 小儿暑温一名见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小儿暑温还有暑痉、暑风、暑厥等名称。
4.范围 此证因有发热、抽风等症,故有学者认为可列入“惊风”范畴。本病相类于西医学的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因病机】
1.病因
⑴ 感受暑温邪毒(外因)。
⑵ 正气不足(内因)
2.病机
⑴ 病位和病机转归:
① 邪在卫分─→肺卫症状;
② 邪在气分─→主要在阳明,暑多夹湿;
③ 邪在营分─→暑邪内窜心营;
④ 邪在血分─→血燥风动,耗血动血。
⑵ 病机特点:
① 暑易化火,其传变急如掣电,常卫气同病,气营同病,营血同病。
② 暑必伤气——正虚邪恋——病势迁延难愈。
3.病机 主要是热盛生风,风盛生痰,痰盛生惊。热、痰、风互为转化,互为因果,热是产生风和痰的根本。
【临床表现】
1.轻型 相当于邪在卫气。发热不重,体温在38℃左右,轻度头痛,恶心呕吐,轻度嗜睡,神志清楚,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或为阳性,多在7~10天后进入恢复期。
2.重型 相当于邪在气营或邪在营血。持续高热、体温达40℃或更高,深度嗜睡,神志模糊或昏迷,头痛、狂躁,频繁抽风,脑膜刺激征阳性,如治疗及时,10天以后进入恢复期。
3.极重型或暴发型 相当于内闭外脱危象。体温急骤上升至41℃以上,迅速转入昏迷,抽风不止,甚至突然发生喉间痰鸣,或呼吸浅弱不整,瞳仁大小不等,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诊 断】
1.发病大多急骤,初起发热无汗,头痛呕吐,颈项抵抗感或强直,嗜睡或烦躁不安,偶有惊厥。
2.发病后持续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起病急暴者可突然出现闭证、脱证。
3.病程至2周左右一般可逐渐向愈,但部分重症患儿可有不规则发热,意识障碍,失语,吞咽困难,肢体瘫痪等恢复期症状。
4.本病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盛夏季节。
5.神经系统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及锥体束征等。
6.白细胞总数一般在发病5天内增高,多数在10.0~30.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7.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计数多在50~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稍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类证鉴别】
1.疫毒痢:疫毒痢亦来势凶猛,发病后迅速出现高热、抽风、昏迷,可不见痢下脓血,故需凭借实验室检查,设法迅速取得大便送镜检和培养,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2.小儿麻痹证:小儿麻痹症初期可伴有类似感冒症状,并有双峰热,肢体疼痛,拒绝抚抱。小儿暑温初起症状较重,发热持续,伴抽风者为角弓反张,四肢抽动,牙关紧闭。小儿麻痹证后期肢体萎软瘫痪,而小儿暑温恢复期为强直性瘫痪、震颤、不自主动作。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主要从发热、抽风、昏迷三个主证进行辨证。
2.治疗原则 解热是治疗中的关键,正所谓“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风,祛风必先解热。”
3.分证论治
邪在卫气
症状:突然发热,较大儿童自诉头痛、项强,微恶风寒或但热不寒,全身灼热无汗,或汗少口渴,常伴有恶心、呕吐、胸闷、嗜睡,高热时可出现惊惕及烦躁不安,舌苔薄白或黄,舌质偏红,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或白虎汤。
注:邪热偏在表者用新加香薷饮;邪热偏在里者宜白虎汤。
邪在气营
症状:持续高热,四肢欠温,神志昏迷,或狂躁不安,或谵语,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则喉间痰声漉漉、呼吸不利、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渴喜饮。舌质红绛或舌尖生刺,舌苔多见黄糙或灰黄,脉洪数或弦大。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涤痰。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邪在营血
症状:见有发热、抽搐、昏迷等营分症状。热势起伏,朝轻暮重,尤以夜间为甚,经常二目上视,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抽动或角弓反张,深度昏迷,二便失禁。或有衄血、便血及呕吐咖啡样物,舌红绛且干或光滑如镜,舌体卷缩僵硬,苔剥脱,脉沉伏或细数。
治法:凉血清心,增液潜阳。
方药:增液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内闭外脱
症状:高热、昏迷、抽搐严重之际,突然面色灰白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灰暗,呼吸微弱,脉沉细或沉伏欲绝,舌绛。
治法:开闭固脱。
方药:独参汤合至宝丹。
正虚邪恋
[余热未尽]
症状:低热或不规则发热,面赤,心烦,盗汗,口干喜饮,小便短少,偶有惊惕,舌红,苔光净,脉细数,或汗出不温,面色白,精神萎软,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嫩,苔薄,脉细而数。
治法:养阴清热或调和营卫。
方药:青蒿鳖甲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痰蒙清窍]
症状:意识不清,或痴呆,失语,失聪;或狂躁不宁,神情烦躁,舌蹇失语,吞咽困难,喉间痰鸣,舌红绛,苔黄腻或无苔。
治法:开窍泄浊或清心豁痰。
方药:苏合香丸合安宫牛黄丸加减。
[内风扰动]
症状:肢体震颤或强直性瘫痪,或癫痫样发作,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法:搜风通络或养血熄风。
方药:止痉散合大定风珠加减。
注:以上正虚邪恋的证候,即可单独存在,也可全并出现,辨证时宜抓住主次,合理给药。
4.其它疗法
[外治疗法]
⑴猪胆汁20ml,加生理盐水20ml,保留灌肠,1日1次。用于邪在气营,高热持续不退者。
⑵鲜地龙液20~30ml,鼻饲,1日1~2次。用于邪在气营,抽痉不止者。
[针灸疗法]
高热取大椎、曲池、合谷针刺,十宣放血;失语取风池、风府、下关、颊车穴针刺;惊厥取人中、合谷、太冲、尺泽、后溪针刺;上肢瘫痪取曲池、肩髃、外关针刺;下肢瘫痪取阳陵泉、血海、风市、足三里、阴陵泉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