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近代经络创新简史表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8浏览: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先后进行了“八五(1992-96年)”和“九五(1997-98年)”两个国家级经络攀登计划项目,研究从现象逐渐深入到本质,课题围绕着循经感传的机理、经脉脏腑相关和经脉线的理化特性三个方面展开,形成了若干个假说:。 神经论:认为循经感传是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果。1995年?。 体液论:认为中医经络中的气血指人体中的各种体液,经络是体液运行的通道,体液运动刺激神经产生循经感传…… 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物理能量与信息的传输渠道。

  1996年邓宇等“分形分维的经络形态及解剖结构”(非间隙经络,细胞充填的非管经络)

  1996年张声闳“间隙维”经络 (出错)

  孟竞璧(同位素示踪)

  1985年,法国de Vernejoul P同位素示踪显像方法;另外,法国Niboyet 对皮肤电研究1984年,谢浩然,人体经络间隙结构解剖观察。

  1984年,匈牙利Eore用二氧化碳测定仪研究经络。

  1980年张保真等采用的肉眼实地观察铺片及血管灌注法。

  1978年孟昭威的经络第三平衡系统。

  1972年汪桐提出经络的实质是二重反射假说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本山博用液晶薄膜法观察,循经感传线上的温度变化。

  1970年,法国J.Borsarello使用红外热像方法进行经络研究。

  1956年Nogierop对中国耳针穴位图谱及作用的研究等,

  1955年,中谷一雄等“良导络之研究”成果,笹川“良导点”,“良导络”。

  1952年,藤田六郎提出了关于经络的假说。

  1950年,日本长滨善夫报道了循经感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