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月骨脱位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2浏览:

月骨脱位

【基本概述】

  月骨脱位是腕关节的腕骨脱位中最常见的损伤。月骨居近排腕骨中线,正面观为四方形,侧面观呈半月形,掌侧较宽,背侧较窄。月骨近端与桡骨下端、远端与头状骨、内侧与舟状骨互相构成关节面。月骨四周均为软骨面,与桡骨下端之间仅有桡月背侧及掌侧韧带相连,细小的营养血管经过韧带进入月骨,维持其正常血液供应。月骨的前面相当于腕管,为屈指肌腱和正中神经的通道。临床上月骨向掌侧脱位多见,向背侧脱位很少。

【病因病理】

  月骨脱位多由传达暴力所致。由于跌倒时手掌先着地,腕部极度背伸,月骨被桡骨下端和头状骨挤压而向掌侧移位,关节囊破裂而引起月骨向掌脱位。此时前面的腕管受压,可使屈拇肌腱与正中神经产生受压症状和功能障碍。脱位时桡月背侧韧带已断裂,若桡月掌侧韧带又扭曲或断裂,则影响月骨的血液循环,容易引起缺血性坏死。

【诊断要点】

  患者多有明显的腕背伸位手掌着地的外伤史。腕部掌侧肿胀、隆起、疼痛、压痛明显。由于月骨脱位压迫屈指肌腱,使之张力加大,腕关节呈屈曲位,中指不能完全伸直,握拳时第三掌骨头明显塌陷,叩击该掌骨头则有明显疼痛。脱位的月骨压迫正中神经,使拇、食、中指感觉异常与屈曲障碍。X线正位片显示月骨由正常的四方形变成三角形,侧位片可见月骨凹形关节面与头状骨分离而转向掌侧。(图)

【治疗方法】

  1. 手法复位
  法一:拇指整复法:患者取坐位,肘关节屈曲90゜,两助手分别握住肘部和手指对抗牵引,在拔伸牵引下前臂旋后(即仰掌),腕关节背伸,使桡骨与头状骨之间的关节间隙加宽,术者两手握住患者腕部,两手拇指用力推压月骨凹面的远端,迫使月骨进入桡骨和头状骨间隙,然后逐渐使腕关节掌屈,当月骨有滑动感、中指可以伸直时,多表明已复位。[如图]


  法二:针拨整复法: 麻醉后,在无菌操作及X线透视下,用20号注射针头或细钢针,自掌侧刺入月骨凹面的远端,在腕背伸对抗牵引下,向背侧顶拨,以助复位,然后将腕关节掌屈,如中指可以伸直,表示脱位已复位。在X线下复查,若月骨凹形关节面已与头状骨构成关节,证明复位良好。[如图]


  2. 复位后处理
  将脱位复位后,应使用塑形夹板或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30゜~40゜位,1周后改为中立位。固定期间要经常作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屈伸活动,2周后解除固定,开始作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
  3. 药物治疗
  早期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可选用舒筋活血汤或活血止痛汤。解除外固定后,可内服壮筋养血汤或补肾壮筋汤,外用骨科洗药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