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燥邪犯肺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1浏览:

【病因】

  本证主要是外感燥邪或温热之邪犯肺化燥伤阴而致。燥邪易伤肺津,故病位大多在肺。因风燥伤肺,肺火清润;或燥热伤肺,肺络受损;或温热之邪犯肺,肺脏气阴受伤,津液不足以敷布全身,筋脉皮肤失养;或肺热燥盛,耗液伤津故表现咳嗽、咳血、衄血、痿证、消渴等疾病。

【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干咳无痰,痰稠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咽喉疼痛,口鼻干燥,胸痛,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等。

【饮食保健】

  (1)麦冬粥:麦冬30克,煎汤取汁。用粳米100克煮半熟再加麦冬汁及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每天早晚服用。

  (2)百合杏仁粥:鲜百合50克、杏仁10克(去皮尖、打碎)、粳米50克,共煮稀粥,加白糖适量温服。

  (3)杏梨饮:苦杏仁10克,去皮尖,打碎,大鸭梨1个去核切块加水适量,与杏仁同煮。梨热加冰糖少许,不拘时饮用。

  (4)雪梨膏:鸭梨20个去核,榨取汁,兑炼蜜收膏,每服20毫升,每天2次。

【护理】

  病室宜干净卫生,空气流通凉爽,但要避免给患者直接吹风。口渴可多次各种果汁,饮料;咽痛便秘者,配合多食疏菜、梨子、香蕉等。

【治疗】

【检查】

  痰液常规检查,痰液量,痰液气味,痰液性状,痰液颜色,舌视诊。

【鉴别】

  本证应与“肺阴虚证”、“风热袭肺证”、“肝火犯肺证”相鉴别。

  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肺阴虚证由久病体弱,发汗太过所致,亦可因邪热燥气犯肺损耗肺阴,肺津不布,失其滋润而成,其临床特点为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舌红,少苔,缺津,脉细数。燥邪犯肺证虽亦有干咳少痰,咽燥音哑等症,但无阴虚内热之象,且常伴见燥热表证。此外,肺阴虚证一年四季皆可出现,而燥邪犯肺证则多发于秋季燥盛之令。

  风热袭肺证与燥邪犯肺证:风热袭肺证由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郁而化热所致,临床特点为恶寒发热,咳嗽,咯痰黄稠,鼻流浊涕,咽喉疼痛,舌红,脉浮数;燥邪犯肺证则由外感燥邪,或因风热之邪耗伤津液以致肺燥,临床上突出一个“干”字,症见干咳,鼻干,口干,咽干,皮毛干等。在发病季节上,风热袭肺证多发于春季,燥邪犯肺证多发于秋季。

  肝火犯肺证与燥邪犯肺证:两证病因、病机均不同,但症状有相似之处,亦应鉴别。肝火犯肺证系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逆犯肺所致,常见于肺病日久,肺肾阴虚而肝火亢盛者。临床表现为干咳,胸胁疼痛,心烦易怒,口苦,目赤,甚或咳血;燥邪犯肺则因外感秋燥或内燥伤肺所致,其干咳,胸痛,咯血等症虽与肝火犯肺证类似,但尚伴有口鼻干燥等“燥胜则干”之症;前者多咯吐鲜血 ,而脉弦数;燥邪犯肺证多痰中带血丝,而脉细数或浮细兼数。同时,肝火犯肺证之心烦急躁、口苦、头晕头痛、目眩等症,为燥邪犯肺证所无。

【并发症】

  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