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疫黄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0浏览:

【病因】

  湿热疫毒侵袭机体暴烈峻猛,从表人里,郁而不达,内阻中焦,蕴蒸肝胆,疏泄失司,胆汁外溢,浸淫肌肤,流注膀胱,故使身目小便迅速俱黄。病变的重心在脾胃、肝胆。

  湿热疫毒或从口鼻而人,或从皮肤腠理侵袭。初起发热恶寒,纳呆疲乏,脘痞腹胀,继而迅速出现黄疸,全身色黄如金,溲如浓茶。湿毒蕴蒸,蒙蔽心包,可见神志时清时昧;湿毒化火,内陷心包,则昏愦不语;若毒火俱盛,迫血妄行,可出现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各种出血见证。

【症状】

  疫黄的诊断要点

  病发夏秋季节,或有到过流行区与被接触传染的病史。

  临床表现有发热恶寒、迅速出现黄疸及不断加深,甚至出现神昏谵语,出血等证候为特征。

  疫黄与黄疸的鉴别。这两种病证均可见面目皮肤黄染,小便黄短的证候表现,但疫黄发病急骤,容易出现神昏谵语,出血等危重证候,病程短促,而见流行传染;与一般的黄疸不难区别。

【饮食保健】

  (1)鸡骨草田螺汤:用鸡骨草50克、田螺250克(先用清水养1~2日,去泥垢)一起煲汤饮用,连服3—5日。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退黄,并能清除腹中结热的功效。

  (2)茵陈红枣汤:用茵陈30克、虎杖30克、红枣30克,加水l 800毫升煮至l 000毫升,并加白砂糖调味,分3~4次饮服,连用5—7日。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的功效,对疫黄各证候类型均有辅助治疗作用。

【护理】

【治疗】

【检查】

暂无相关资料

【鉴别】

  疫黄与黄疸的鉴别。这两种病证均可见面目皮肤黄染,小便黄短的证候表现,但疫黄发病急骤,容易出现神昏谵语,出血等危重证候,病程短促,而见流行传染;与一般的黄疸不难区别。

【并发症】

  并发症多,如出现肝臭、出血、肝性脑病、脑水肿、肝肾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