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证候,多由于饮食不节,生冷太过,或劳倦内伤,损伤脾胃,中气虚弱,脾阳亏虚,阴寒内盛,以致分清泌浊的功能发生障碍。证以本虚为主,正虚不足,内失温养。病位在小肠,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
【症状】
小腹腔隐痛绵绵,喜温喜按,时作时止,多因劳累而加重。肠鸣溏泻,迁延反复,饮食减少,或食后脘闷,小便频数不爽,或清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而缓。
【饮食保健】
(1)板栗粥:板栗、糯米各100克,生姜10克,精盐5克。板栗去壳打成颗粒,与另三物同入砂锅,放1000毫升清水,小火煮至汤稠。本品适于脾胃虚弱腹痛腹泻。
(2)党参鹌鹑:党参10克、山药10克、鹌鹑10只。鹌鹑宰杀洗净后,净锅置火放猪油,加姜、葱调味,再放鹌鹑,稍炒,放党参与山药和清水(约100毫升),灼至浓肉熟起锅。吃鹌鹑。适用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者。
(3)山药鸡肫:鸡肫250克、鲜山药100克,鸡肫切成薄片,山药切片,锅置火上,注入菜油,下姜丝,炒香后,下鸡肫山药同爆,熟后起锅。本品适用于脾胃虚寒,小肠虚寒证。
【护理】
护理: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制度。坚持体格锻炼,保持整个身体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饭前少用脑,吃饭要专心,饭后稍休息。
【鉴别】
胃阳虚证:阳气虚衰,胃失温熙,以胃痛绵绵、喜温喜按,食少脘痞,畏冷肢凉,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