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哮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49浏览:

【病因】

  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痰气搏击而发出痰鸣气喘声。 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失于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临证指南医案•哮》说:“宿哮……沉痼之病,……寒人背腧,内合肺系,宿邪阻气阻痰。”他如吸人风媒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的宣发,以致津液凝痰,亦为哮病的常见病因。

  2.饮食不当具有特异体质的人,常因饮食不当,误食自己不能食的食物,如海膻鱼蟹虾等发物,而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而病哮,故古有“食哮”、“鱼腥哮”、“卤哮”、“糖哮、“醋哮”等名。

  3.体虚及病后体质不强,有因家族禀赋而病哮者,如《临证指南医案•哮》指出有“幼稚天哮”。部分哮病患者因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病,以致肺气亏虚,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病后阴虚火旺,热蒸液聚,痰热胶固而病哮。体质不强多以肾虚为主,而病后所致者多以肺脾虚为主。

  上述各种病因,既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塬因,亦为每次发作的诱因,如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俱可诱发,其中尤以气候因素为主。诚如《症因脉治•哮病》所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巢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丹溪云:“哮病专主于痰。”

【症状】

  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引起的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等,是哮病的基本证候特征。本病呈发作性,发作突然,缓解迅速,一般以傍晚、夜间或清晨为最常见,多在气候变化,由热转寒,及深秋、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高。发作前或有鼻痒、咽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发作时病人突感胸闷窒息,咳嗽,迅即呼吸气促困难,呼气延长,伴有哮鸣,为减轻气喘,病人被迫坐位,双手前撑,张口抬肩,烦躁汗出,甚则面青肢冷。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几小时或更长。

  由于感受病邪的不同,发作时病人除具上述证候特征外,还可呈现或寒或热的证候。

  哮病反复发作,正气必虚,故哮病缓解期多表现为肺、脾、肾虚的症状。

  诊断:

  1.呈发作性,发无定时,以夜间为多,但有个体差异,发作与缓解均迅速,多为突然而起,或发作前有鼻塞、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每因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疲乏等因素而诱发。

  2.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3.哮病的发作常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于秋初或冬令者居多,其次是春季,至夏季则缓解。但也有常年反复发作者。

  4.缓解期可有轻度咳嗽、咯痰、唿吸急迫等症状,但也有毫无症状者;久病患者,缓解期可见咳嗽、咯痰、自汗、短气、疲乏、腰膝酸软等症状。

  5.大多起于童稚之时,有反复发作史,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饮食保健】

  哮病食疗方:

  方1 麻黄前胡汤治哮喘

  【配 方】麻黄、石膏、前胡各9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功 效】用治哮喘症呼吸喘促、头痛发热、咯吐黄痰、痰稠胶粘,伴有哮鸣声。

  方2 白茅根桑白皮汤治哮喘

  【配 方】白茅根、桑白皮各1握。

  【制用法】水煎饭后服。

  【功 效】用治支气管哮喘。

  方3 丝瓜花蜜饮清肺平喘

  【配 方】丝瓜花10克,蜂蜜15克。

  【制用法】将丝瓜花洗净,放人杯内,加开水冲泡。盖上盖浸泡10分钟,倒入蜂蜜搅匀即成?C咳找?3次。

  【功 效】清热止咳,消痰下气。治肺热咳嗽、喘急气促等。

  方4 人参核桃汤治气喘

  【配 方】人参、核桃仁各6克。

  【制用法】水煎。饮用,日2~3次。

  【功 效】补肾温肺。用治肺肾功能不足而致气喘、久嗽等。

  方5 海马当归治哮喘

  【配 方】海马(干品)3克,当归6克。

  【制用法】海马、当归同人沙锅,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复煎1次,2次煎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功 效】温肾壮阳,止咳平喘。治疗哮喘。

  方6 冬青子治哮喘

  【配 方】冬青子(即女贞子)20枚。

  【制用法】研细末。猪肉汤送服,日服3次。如无果时,可用茎叶3克研末,用无盐肉汤送服,或水煎服。

  【功 效】用治寒性哮喘和过敏性哮喘。

  方7 茶水炖鸡蛋

  【制用法】切六片老生姜放在瓷碗中,用开水冲泡一杯(约500克)绿茶,稍停片刻,把茶水倒进放有生姜的瓷碗中,在里面打两个鸡蛋(最好是农村自养的柴鸡蛋),鸡蛋黄不要打散,再放几块冰糖(25克左右),放在蒸锅里以慢火炖约90分钟(注意水要加够,以免锅干),趁热吃下,最好晚饭后睡觉前服用,一般咳嗽服用三日即可治愈,严重者可再连服三天。

  【功 效】可以有效地缓解咳嗽,尤其是对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内伤咳嗽,加之外感风寒,尤为有效。

  哮病吃那些对身体好? 1.养肺化痰食物:如荸荠、白萝卜。 2.补肾纳气的食物:胡桃肉、芡实、柿子。 3.健脾化痰类食物:红枣、莲子、白果、山药等。

  哮病最好不要吃那些食物? 1.肥肉、花生:生痰之物,易阻塞气管。 2.生梨、菠菜、毛笋:属偏凉之食品,对于中医辨证属寒性哮喘者不宜多食。 3.豆类、芋艿、山芋:属胀气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多食容易引起腹胀压迫胸腔而加重呼吸困难。

  (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护理】

  防止过度疲劳和情志刺激。鼓励患者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太圾拳、内养功、八段锦、散步或慢跑、唿吸体操等方法长期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在调摄方面,哮病发作时,尚应密切观察哮鸣、喘息、咳嗽、咯痰等病情的变化,哮鸣咳嗽痰多、痰声漉漉或痰粘难咯者,用拍背、雾化吸人等法,助痰排出。对喘息哮鸣,心中悸动者,应限制活动,防止喘脱。

【治疗】

  哮喘常常反复发作,故哮喘患者要重视预防。首先应注意季节与气候的变化,提前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春季,气候多变,忽冷忽热,且空气中粉尘致敏物质增多,故哮喘患者应注意预防感冒,避免接触过敏原,如灰尘、花粉、食物、药物和其他可疑异物。同时可服用些防感祛风抗过敏类的中药,对预防哮喘发作有积极作用。

  夏季,高温易伤人之津气,又易贪凉遭受暑湿外感,诱发哮喘,故哮喘病人,在夏季除要注意避暑防感外,还应注意选服些扶正固本。益气养阴、补益肺肾之类的中药,如太子参、冬虫夏草、西洋参、龟鳖丸、金水宝等,以提高免疫功能,不仅能防治夏天发病,还能预防冬季发作,这就是“冬病夏治”。秋自卫队,气候由势转凉,且气候干燥,枯草叶黄、虫螨肆虐、极易诱发哮喘;因此,

  进入秋季,也应注意气候变化,随时预防哮喘的发作。另外,哮喘患者的换季衣裤要定期日晒消毒,以杀灭虫螨等致敏病菌。

  目前医学上已确认有许多食物可引起哮喘发作,如秋自卫队是螃蟹、鱼虾上市的旺季,哮喘患者应多加禁忌。此外如秋茄等秋令食品也应加以警惕致病。至于冬季,气候寒冷,尤其是夜间极易受凉引起夜喘发作,故哮喘患者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还应保持卧室一定温度和湿度,且须常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对于夜间易于发作的哮喘病人,可在睡前饮用温阳散寒、抗敏定喘类食物,如姜枣汤、胡桃粥、巴戟胎盘羹等,能温阳散寒,防止夜喘发作。

【检查】

  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哕音。血嗜酸性粒细胞可见增多。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影象改变,查体可见肺气肿体征。

【鉴别】

  1.喘病哮病与喘病都有唿吸急促的表现,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喘以气息言,以唿吸急促困难为主要特征;哮以声响言,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为主要临床特征。哮为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证并发于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2.支饮支饮虽然也有痰鸣气喘的症状,但多系部分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界限不清,咳和喘重于哮鸣,与哮病间歇发作,突然发病,迅速缓解,哮吼声重而咳轻,或不咳,两者有显着的不同。

【并发症】

若哮病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伤及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于是,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布津,则痰浊内蕴,并因肺不主皮毛,卫外不固,而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诱发;脾虚不能转输水津上归于肺,反而积湿生痰;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虚火灼津生痰,因肺、脾、肾虚所生之痰上贮于肺,影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可见,哮病为本虚标实之病,标实为痰浊,本虚为肺脾肾虚。因痰浊而导致肺、脾、肾虚衰;肺、脾、肾虚衰又促使痰浊生成,使伏痰益固,且正虚降低了机体抗御诱因的能力。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故本病难以速愈和根治。发作时以标实为主,表现为痰鸣气喘;在间歇期以肺、脾、肾等脏器虚弱之候为主,表现为短气、疲乏,常有轻度哮症。若哮病大发作,或发作呈持续状态,邪实与正虚错综并见,肺肾两虚而痰浊又复壅盛,严重者因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命门之火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阳亦同时受累,甚至发生“喘脱”危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