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五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49浏览:

【病因】

  肥气多由肝气郁结,瘀血停聚所致。伏梁大多由于气血结滞所致。痞气因肝病传脾,邪气留于脾。故结为积,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为黄胆。饮食不为肌肤,脾藏肌肉之气,能与胃行其津液,以荣养四肢,若为积气所留,不能荣养,故有四肢不收,饮食不为肌肤之证。息贲是肺气郁结,痰热互结,壅闭于肺,致使肺失宣降所引起的。贲豚由肾虚,脾家湿邪下传客肾所致。

【症状】

  肥气是肝之积,生在左胁下,肿块状如“复杯”一样,边缘清楚,按之不移;经久不愈,病人出现咳嗽气逆,发疟疾,连年不断本病类似西医学所说巨脾症、门脉高压症。

  伏梁是心之积,生在胃脘脐上,肠胃之外,肿块状如“臂”,起于脐上,上至胃脘,固定不移,肿块内裹脓血,经久不愈,使病人出现胃脘烦闷,腹痛吐血浮肿等症,每多积破脓血流溢而死,故予后不良。当于西医某些良性或恶性肿瘤。

  痞气是脾之积,生在肖脘部,肿块状如“复盘”祥;经久不愈,病人出现四肢无力,黄疸,形体消瘦。

  息贲是肺之积,位于右胁下,肿块状如“复杯”样,经久不愈,病人出现凛寒发热喘息咳嗽,致肺气壅塞,息贲上气。相当于西医的肺癌。

  奔豚是肾之积,发作时,从少腹至心下,如豚之奔走,或上逆或下行,无固定时间,日久不愈,可见气逆喘息,骨痿少气等症。从证候表现看,类于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检查】

暂无相关资料

【鉴别】

  肝热病、肝瘟、湿温、温毒发斑、心瘅、恶核、心衰、髓劳等,均可见左胁下肿块(一般较小),及或有出血等症,但为兼有表现,而必有原发病的突出病候,故不可以肥气为独立诊断。

  痞结:症见小儿脘部痞满结痛,按之啼哭,乳食减少,身热,大便不通等。多因热邪蕴于胸膈,与胃脘留饮相搏,脏腑不得宣通,营卫运行不畅所致。治宜疏利大便,破结散气。

  息高指呼气多而吸气少的喘迫现象,这是肺气将绝,真阳涣散的虚脱证候,类于潮式呼吸,如《伤寒论》:“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