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10-31 15:48浏览:
次
二、B型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A有关请将A写在答题纸上,以次类推,每个答案可以选择一次或者一次以上
A. 推动作用 B. 营养作用 C. 气化作用 D. 防御作用 E. 固摄作用
73. 元气的作用是:
74. 卫气的作用是:
A. 上出气道,下出气衔 B. 熏于膏膜,散于胸腹 C. 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 上荣于头目 E. 与血同行,循脉上下,环周不休
75. 宗气的分布是:
76. 营气的分布是:
A. 呃气上逆 B. 恶心呕吐 C. 头痛头胀,面红目赤 D. 胃脘痛 E. 脘腹有重坠感
77. 中气下陷,可引起:
78. 胃气上逆可引起:
A. 上热下寒 B. 表寒里热 C. 热证转化为寒证 D. 真寒假热 E. 真热假寒
79. 壮热,大汗不止突然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者,证属:
80.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气喘,烦躁,口渴,脉浮紧者证属:
A. 坐而仰首,喘而痰多 B. 坐而俯首,气短懒言 C. 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
D. 但卧不得坐,坐则昏沉 E. 咳逆倚息不得卧
81. 肺胀可见:
82. 气血俱虚可见:
A. 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B. 凉血收敛,止血疗疮 C.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D. 凉血止血解毒散瘀 E.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83. 地榆的功效:
84. 小蓟的功效:
A. 燥湿化痰,解毒散结 B. 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C. 燥湿化痰,解毒散结,祛风止痛
D. 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除痹 E. 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利尿
85. 白僵蚕的功效:
86. 蜈蚣的功效:
A. 牛蒡子 B. 淡豆豉 C. 栀子 D. 葛根 E. 芦根
87. 功能解表,兼能除烦的药物是:
88. 功能透疹,兼能除毒的药物是:
A. 金水并补 B. 培土生金 C. 滋水涵木 D. 补火生土 E. 抑木扶土
89. 麦门冬汤体现的治法是:
90. 百合固金汤体现的治法是:
A. 定喘汤 B. 小青龙汤 C. 苏子降气汤 D. 厚朴温中汤 E. 旋覆代赭汤
91. 原方重用生姜的是:
92. 原方注明“不用姜”的是:
A. 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B. 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C. 平肝熄风,安神定惊
D. 疏肝和胃,健睥化痰 E. 清热泻火,顺气豁痰
93. 风痰闭阻之痫的治法是:
94. 痰火内盛之痫的治法是:
A. 《黄帝内经》 B. 《河间六书》 C. 《景岳全书》 D. 《丹溪心法》 E. 《诸病源候论》
95. “无痰不作眩”的论点出自何书:
96. “无虚不作眩”的论点出自何处:
A. 藿香正气散 B. 玉枢丹 C. 葛根芩连汤 D. 香连丸 E. 芍药汤
97. 治疗干霍乱的主方是:
98. 治疗湿热泄泻的主方是:
三、C型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 4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请将A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和答案A、B都有关,请将C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和答案A、B都无关,请将D写在答题纸上
A. 气与血 B. 寒与热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99. 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
100. 以阴阳对立制约关系为主的是:
A. 肝的疏泄功能 B. 肝的藏血功能 C. 两者均有关 D. 两者均无关
101. 与血液运行和调节有关的是:
102,与脾气升清有关的是:
A. 局部疼痛,肤色紫暗,得温可缓 B. 少腹疼痛,甚则肢冷,月经后期,经色紫暗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3. 寒凝血瘀证,可见:
104. 气滞血瘀证,可见:
A. 腹胀便溏 B. 呕吐泡末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5. 肝脾不调证可见
106. 肝胃不和证可见
A. 止防止滋腻呆胃 B. 增强健睥之功 C. 两者都有关 D. 两者都无关
107. 山药炒用的目的是:
108. 白芍炒用的目的是:
A. 火毒疮疡 B. 暑湿泄痢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9. 知母能治疗的病症是:
110. 青蒿能治疗的病症是:
A. 反佐 B. 反治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11. 黄土汤中配伍黄芩的意义:
112.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中配伍猪胆汁的意义:
A. 扶正以助祛邪 B. 缓均峻以防伤正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13. 麻黄汤中配伍炙甘草的用意是:
114. 桂枝汤中配伍炙甘草的用意是:
A. 射干麻黄汤 B. 小青龙汤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115. 治疗冷哮选用:
116. 治疗寒饮伏肺所至咳喘选用:
A. 肢体关节疼痛 B. 肢体瘦削,软弱无力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17. 痹证后期表现为:
118. 痿证后期表现为:
A. “外风”致病 B. “内风”致病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19. 中风的病机在唐宋以前,以何者立论?
120. 中风的病机在金元时代,以何者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