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2013考研中医综合各题型答案解析(3)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0-31 08:32浏览:

 三、X型题:第121--18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21.下列各项中,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有

  A、对症治疗 B、同病异治 C、异病同治 D、因病选方

  考点:"辨证论治"理论的理解,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所以ABCD皆反映了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根据疾病当阶段反映的本质而采取的不同治疗策略。

  122.下列各项中,体现阴阳互根关系的有

  A、孤阴不生 B、阴中求阳 C、阳病治阴 D、阴损及阳

  考点:对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中阴阳互根关系的考查,阴阳互是根指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化关系,C阳病治阴反映的是阴阳相互对立制约的关系,故答案选ABD。

  123.下列各项中,属于肝与脾的生理联系的有

  A、气的运行 B、血液的运行 C、饮食的消化 D、津液的生成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肝与脾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联系,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两脏在血液运行、饮食消化方面相互影响。答案BC。

  124.下列各项中,与肾精不足相关的有

  A、耳鸣耳聋 B、头发枯槁 C、两目涩痛 D、牙齿松动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肾精不足临床表现,肾开窍于耳,脑为髓海,精少髓亏,则耳鸣耳聋;肾之华在发,齿为骨之余,精亏不足则头发枯槁、牙齿松动;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头目失濡则两目涩痛。答案ABD。

  125.宗气的分布部位有

  A、蓄于丹田,注于气街 B、积于气海,散于脘腹 C、积聚于胸中 D、贯注于心肺之脉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宗气的分布。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上"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 《灵枢·刺节真邪》:"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宗气者,营卫之所合也,出于肺,积于气海,行于气脉之中,动而以息往来者也"。故考生需牢固掌握:宗气聚于胸中,一方面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一方面贯注心脉,推动血行。三焦为诸气运行的通道,宗气还可以沿三焦向下运行于脐下丹田,以资助先天元气。答案ABCD。

  126.下列各项中,与气的温煦作用相关的有

  A、体温的恒定 B、血液的运行 C、津液的输布 D、脏腑的功能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气的温煦作用。人体的体温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恒定;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需要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有曰:"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脏腑组织等需要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其基本功能。答案ABCD。

  127.下列各项中,循行分布于胸腹部的经脉有

  A、足少阴经 B、足太阳经 C、足阳明经 D、足厥阴经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经脉循行,足三阴经从足走向胸腹,而足太阳膀胱经不过胸腹。答案ACD。

  128.痰饮的致病特点有

  A、阻滞气血运行 B、影响水液代谢 C、易于蒙蔽心神 D、病证变幻多端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痰饮的致病特点,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病证变幻多端皆为痰饮的致病特点。答案ABCD。

  129.下列各项中,属于"损其有余"的有

  A、阳中求阴 B、热者寒之 C、治寒以热 D、阳病治阴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对"损其有余"的理解与掌握,热者寒之、治寒以热、阳病治阴皆为"损其有余"治则的具体应用。答案BCD。

  130.下列关于"正治"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正治又称为"从治" B、逆其病证性质而治 C、顺从病证外在假象而治D、适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正治"的理解与掌握,正治是逆其病证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性质相反,适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答案BD。

  131.下列各项中,属于体征的有

  A、舌淡 B、脉弦 C、耳鸣 D、喉中痰鸣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体征"与"症状"的理解与掌握。"体征"与"症状"有别,"症状"是病人自己向医生陈述(或是别人代述)的痛苦表现,主要是患者主观感受。而"体征"是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发现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征候,具有客观性。耳鸣乃患者的主观感受。答案ABD。

  132.引起嗳气的原因有

  A、宿食内停 B、胃气虚弱 C、寒邪客胃 D、肝气犯胃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嗳气的理解及引起嗳气的原因。此考点为历年重点,出题率高。阳明腑实、湿遏热伏、阴虚火旺皆可引发潮热,邪入少阳阻遏气机,多引发往来寒热。答案ACD。

  133.下列脉象中,具有节律不齐特征的有

  A、促脉 B、代脉 C、动脉 D、散脉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脉象的掌握和理解,促、结、代脉三者均属有歇止的脉象,节律不齐。动脉其形如豆,常兼滑数有力之象,无节律不齐响;散脉浮取散漫无根,常伴至数或脉力不匀。答案ABD。

  134. 可导致潮热的原因有

  A、阳明腑实 B、邪入少阳 C、湿遏热伏 D、阴虚火旺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潮热的理解及导致潮热的原因。此考点为历年重点,出题率高。阳明腑实、湿遏热伏、阴虚火旺皆可引发潮热,邪入少阳阻遏气机,多引发往来寒热。答案ACD。

  135.下列各项中,属于暑淫证表现的有

  A、恶寒发热 B、渴喜冷饮 C、神疲气短 D、脉虚数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暑邪的理解及暑淫证的辩证依据掌握。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升散,易耗气伤津,故可见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冷饮,神疲气短,脉虚数等。答案BCD。

  136.气随血脱证可见的表现

  A、面色苍白 B、精神萎靡 C、四肢厥冷 D、脉微欲绝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气随血脱证的理解及气血关系的掌握。"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存,气脱亡阳,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不能温煦四肢则四肢厥冷;血失气脱则脉道失充而脉微欲绝。答案ACD。

  137.下列各项中,可导致经少、经闭的有

  A、阴虚火旺证 B、气血两虚证 C、气滞血瘀证 D、阳虚寒凝证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经少、经闭病机的理解及掌握。答案BCD。

  138.痰蒙心神证与痰火扰神证均可见的表现有

  A、神志异常 B、面色晦滞 C、喉中痰鸣 D、咯痰黄稠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痰蒙心神证与痰火扰神证病机的理解及临床表现的掌握。答案ABCD。

  139.湿热蕴脾证与寒湿困脾证均可见的表现有

  A、脘腹痞满 B、纳呆便溏 C、身目发黄 D、口淡不渴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湿热蕴脾证与寒湿困脾证病机的理解及湿热蕴脾证与寒湿困脾证临床表现的掌握。湿热蕴脾证多口中粘腻,渴不多饮。答案ABC。

  140.可出现下肢浮肿的证候有

  A、脾阳亏虚证 B、脾气亏虚证 C、肾气不固证 D、心肾阳虚证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下肢浮肿病机的理解及掌握。答案ACD。

  151下列属于《景岳全书新方八暗引》原文的有

  A攻方之制,攻其实也 B固方之制,固其泻

  C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D用散者,散表证

  答案:AB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景岳全书新方八暗引》的理解及掌握。

  152黄芩,黄连,黄柏同用的方剂有

  A石膏汤 B普济消毒饮 C黄连解毒汤 D当归六黄汤

  答案:A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方剂用药的理解及掌握。普济消毒饮无黄柏。

  153组成药物中含有牡丹皮的方剂有

  A秦艽鳖甲散 B清胃散 C 犀角地黄汤 D淸瘟败毒饮

  答案:B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方剂用药的理解及掌握。

  154组成药物中含有当归,枸杞子韵方剂

  A一贯煎    B暖肝煎    C右归丸    D左归丸

  答案:AB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方剂用药的理解及掌握。左归丸无当归。

  156五积散具有的功能有

  A发表温里 B顺气化痰 C活血化积 D通便泻积

  答案:AB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五积散功效用药的理解及掌握。

  157具有温中补虚作用的方剂有

  A吴茱萸汤 B小建中汤 C四君子汤 D黄土汤

  答案:ABD。考查方剂的功用。

  158苏子降气汤证中属于"下虚"表现的有

  A腰疼脚弱 B肢体浮肿 C喘咳痰多 D呼多吸少

  答案:AB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苏子降气汤证的理解及掌握。

  159葛根黄芩黄连汤可用以治疗

  A热利无表证者 B热利有表证者 C湿热痢疾 D热毒血痢

  答案:B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的理解及掌握。

  160下列各项中,可用右归丸治疗的有

  A先天禀衰,阳痿无子者 B久病气衰神疲 ,畏寒肢冷者

  C火不暖土,大便不实 ,完谷不压者 D肾阳不足,腰膝软弱,下肢浮肿者

  答案:AB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右归丸主治的理解及掌握。

  161治疗久哮肺肾的虚证,可选用的方剂有

  A金水六君煎 B补肺汤 C麦门冬汤 D生脉地黄汤

  答案:AD。此题考查中医内科学虚哮的分型用方。

  162胁痛的治疗方法有

  A温经散寒 B祛瘀通络 C清热利湿 D养阴柔肝

  答案:B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胁痛的治疗方法的理解及掌握。

  163属于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要点有

  A起病缓与急 B热势高于低  C体质虚与实 D病程长于短

  答案:AB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要点的理解及掌握。

  164治疗鼓胀时,适宜用逐水法的有

  A腹水较多者 B大便不通者 C利尿无效者 D小便不利者

  答案:ABD。考查治疗鼓胀逐水法的适应症的理解及掌握。

  165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的血证有

  A鼻血丑 B吐血 C齿血丑 D便血

  答案:AB。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的血证的理解及掌握。

  166下列各项中,属于痫病病因的有

  A禀赋不足 B脑都外伤 C七情失调 D食欲不节

  答案:AB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痫病病因的理解及掌握。

  167胃痛隐隐,饥不欲食,口干咽燥,乏力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A黄芪建中汤 B益胃汤 C一贯煎 D香砂六君子汤

  答案:BC。本题考查考生对胃痛的掌握与理解。此为胃痛之胃阴亏虚证。

  168下列病证可转化为肺胀的有

  A咳嗽 B喘证 C哮病 D肺痈

  答案:AB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肺胀及相关疾病的理解及掌握。

  169消渴病出现多尿的病机有

  A肺失治节,水液直下 B肺不布津 C脾气亏虚,运化失常 D肾气亏虚,失于困摄

  答案:AB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消渴病出现多尿的病机理解及掌握。

  170下列各项中,属于咳血症候的有

  A燥热伤肺 B肝火才肺 C阴虚肺热 D胃热炽盛

  答案:AB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咳血症候的理解及掌握。

  171下列病证中,可见肢体瘦削枯萎的有

  A痹证 B中风 C 痿证 D痉证

  答案:AB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肢体瘦削枯萎病因及相关疾病病名的理解及掌握。

  172属于水肿阳水辨证要点的有

  A 全身迅速水肿 B腰以下肿甚 C肿处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D 肿处皮肤绷急光亮

  答案:A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水肿阳水辨证要点的理解及掌握。

  173用于确定下肢三阴经穴纵向距离的骨度分寸有

  A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B胫骨内侧下方至内踝尖

  C股骨大转子至髁横纹 D 髁横纹至外踝尖

  答案:AB。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下肢三阴经穴纵向距离的骨度分寸的理解及掌握。CD为下肢三阳经穴纵向距离的骨度分寸

  174常用于治疗脾病的腧穴有

  A太白 B章门 C梁门 D三阴交

  答案:AB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针灸治疗脾病所选腧穴的理解及掌握。

  175下列腧穴中,位于腕横纹上3寸水平线的有

  A间使 B养老 C郗门 D偏历

  答案:A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经络取穴位置及骨度分寸法的掌握。郗门为腕横纹上5寸,养老为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

  176支沟穴的主治病症有

  A便秘 B瘰疬 C耳聋 D 肋痛

  答案:AB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支沟穴主治病症的理解及掌握。支沟穴的主治为:便秘、瘰疬、耳聋、耳鸣、胁肋痛。

  177下列腧穴中,属于阴阳胃经的有

  A犊鼻 B丘墟 C厉兑 D解溪

  答案:A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经络穴位的理解及掌握。丘墟为胆经的原穴。

  178下列特定穴中,既属于八会穴又属于募穴的有

  A章门 B中脘 C膻中 D期门

  答案:AB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八会穴、募穴的理解及掌握。以上四者均为募穴,但期门不是八会穴。

  179下列关于皮肤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叩刺时要保持针尖与皮肤垂直 B垂刺适用于实证,新病

  C叩刺部位分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 D不可用于治疗五官疾病

  答案:AB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皮肤针的理解及掌握。面部腧穴的刺法应采用浅刺、轻刺激。

  180下列各项中,属于远部选穴的有

  A治疗鼻渊取阴陵泉 合谷 B治疗哮喘取尺泽 列缺

  C治疗高热选曲池 大椎 D治疗耳聋选中渚 太溪

  答案:AB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远部选穴的理解及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