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6-30 08:52浏览:
次
始恶寒者,阳为湿遏而恶寒,终非若寒伤于表之恶寒,后但热不寒,则郁而成热,反恶热矣。热盛阳明则汗出,湿蔽清阳则胸痞,湿邪内盛则舌白,湿热交蒸则舌黄,热则液不升而口渴,湿则饮内留而不引饮。
(1)发热来势甚渐,逐日加重,缠绵不易退清,一日之间,午后较甚,日晡最高;(2)汗出不透,且多不能下达;(3)嗜睡,神识不甚清明;(4)口腻,胃呆,胸闷,呕恶,腹部膨胀,大便溏而不爽,口渴不欲饮或不多饮,或喜热饮,必至湿已化尽才喜冷饮;(5)舌苔初起多白,继而由白转黄,由黄转黑;(6)脉象多濡、尽管万氏指的是湿温病的主要特征,但对湿热病证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很切临床实用。
湿热证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笑,邪灼心包,荣血已乾,官犀黄羚羊角连翘生地元参钩藤银花露鲜菖蒲至宝丹等味。
上条言痉,此条言厥,温暑之邪,本伤阳气,及至热极, 入营阴,则津液耗而阴亦病,心包受灼,神识昏乱,用药以清热救阴,泄邪平肝为务。
湿热证发痉神昏笑妄,脉洪数有力,开泄不效者,湿热蕴结胸膈,宜仿凉膈散,若大便数日不通者,热邪闭结肠胃,宜仿承气微下之例。
此条乃阳明实热,或上结,或下结,清热泄邪,止能散络中流走之热,而不能除膈中蕴结之邪,故阳明之邪,仍假阳明为山路也。
湿热证壮热烦渴,舌焦红或缩,斑疹胸痞,自利神昏,痉厥,热邪充斥表 三焦,宜大剂犀角羚羊角生地元参银花露紫草方诸水金汁鲜菖蒲等味。
此条乃痉厥中之最重者,上为胸闷,下挟热利,斑疹痉厥,阴阳告困,独清阳明之热,阳明之液为急务者,恐胃液不存,其人自焚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