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脾虚泄泻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6-29 08:51浏览:

【病因】

  脾虚泄泻由水湿阻于胃肠,脾虚失运,不能制水,湿注肠道所致。本病证属虚邪舍于肠胃,水潴为湿,谷滞为积,水谷精华之气不能输化,清阳之气不升反下陷,分利无权而水湿并入大肠,遂致泄泻。

  小儿脾虚泻,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元气不足,致脾胃气虚,运化无力。

  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多因脾虚运化失常,肾虚后阴不固所致。

【症状】

  脾虚泄泻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尿少或黄赤,面色萎黄,身重胸满,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小儿脾虚泻,症见久泻不愈,或时泻时止,食欲不振,神疲面黄,睡时露睛等。

  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主要表现为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痠软等。

【饮食保健】

  健脾的食物主要有苡米、白扁豆、莲子、山药等。同时要注意节制饮食,不能暴饮暴食,过服寒凉;也不要吃太油腻的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护理】

 

【治疗】

  预防保健

  中医认为脾主“水湿”“运化”,如果人脾虚,则身体会出现“水湿痰浊”的问题。因此要健脾,同时要注意节制饮食,不能暴饮暴食,过服寒凉;也不要吃太油腻的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此外,要注意生活规律,不要劳倦过度,还要适当运动,慢跑、游泳、散步等中等强度的运动都是脾虚者比较适合的运动项目。

【检查】

暂无相关资料

【鉴别】

  脾虚湿困:即湿困脾土。指脾虚导致内湿阻滞的病机。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症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甚或恶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治宜健脾利湿。

【并发症】

食欲不振,肠鸣,形寒肢冷,腰膝痠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