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脓窠疮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6-29 08:24浏览:

【病因】

  脓窠疱多因素体气虚,脾虚不运,则湿浊内停,兼之湿热邪毒外袭所致。也有因蚊虫、跳蚤叮咬,或患其他瘙痒性皮肤病,搔抓损破染毒所致。

【症状】

  多见于儿童。 皮疹好发于小腿,其次为大腿、臀部和腰部。 皮疹初起为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迅即变为脓疱。疱壁较厚,不易溃破,脓疱周围绕以红晕。皮损继续向外围及深处发展,数日后结成暗褐色厚痂。痂皮脱落后,形成典型的1~2厘米直径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脓性火山口状溃疡,绕以红色硬实边缘。一般经2~4周愈合,留有瘢痕。往往反复化脓结痂,有的可形成蛎壳样厚痂。皮疹数目不等,常为数个至数十个。 自觉灼热疼痛,也可有痒感。 一般无全身症状,较重者可伴有发热、口渴、疲乏不适等全身症状。附近淋巴结常肿大。 病程常可持续数周以上,积极治疗可缩短病程。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检查】

暂无相关资料

【鉴别】

  1.丘疹性荨麻疹:在风团样红斑上出现丘疹或水疱,好发四肢、躯干,成批出现,反复发生,瘙痒症状突出。

  2.水痘:发疹时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在1~2天内散发全身,主要为绿豆至黄豆大小水疱,同时见红斑、丘疹、水疱、结痂各时期的皮疹;口腔粘膜常受累。

  3.湿疹:皮损为多形性,瘙痒较明显,易反复发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