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诊疗 > 文章内容

黄水疮(化脓性皮肤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5 09:06浏览:

【病因】

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海客于肌肤.以至气机不畅、汗液疏泄障碍,湿热毒邪壅遏,熏蒸肌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调护不当,暑湿毒邪侵袭,更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反复发作者,湿热邪毒久羁,可致脾虚失运。

【症状】

  一、水痘多见于冬春季,发病前常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皮损为绿豆至黄豆大小、形态较一致的水疱,向心性分布,化脓与脓痂轻微,索侵及粘膜。

  二、脓窝疮常因虱病、疥疮、湿疹、虫咬性皮炎等染毒而成,脓疱壁较厚,破后凹陷成窝,结成厚痂。

【饮食保健】

【护理】

  (—)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

  (二)脓液少者,用三黄洗剂加入5%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每天3—4次。

  (三)局部糜烂者,先用明矾溶液洗去脓痂,再将冰硼散撤于患处。

  (四)脓痂厚者,选用青黛、黄柏、苍术研细末,植物油调匀外涂。

【治疗】

【检查】

暂无相关资料

【鉴别】

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皮损初起为散在性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水疱,形如米粒至黄豆大小,迅速化脓混浊变为脓疱,周围绕以轻度红晕,脓疱开始丰满紧张,数小时或1—2天后脓液沉积,形成半月状积脓现象,此时,疱壁薄而松弛,易于破裂,破后露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然后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若脓液流溢他处,可引起新的脓疱。

  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但皮损广泛而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常可引起附近饕核肿痛,易并发肾炎、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病程长短不定,少数可延至数月。  

【并发症】

《外科正宗·黄水疮》云:“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脓疱、脓痂:多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重,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