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4 12:06浏览:
次
多因饮食不节不洁,损伤肠胃,湿热之邪乘虚内犯所致。
湿热侵袭大肠,壅阻气机,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熏灼肠道,脉络受损,血腐成脓,故下利赤白脓血;湿热下注,水谷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故暴注下迫,色黄而臭;湿阻大肠,热炽气滞,大肠气机不畅,故腹泻不爽;热炽肠道,则肛门灼热冰液从大便外泄,故小便短赤,热盛伤津故口渴,身热,粪质粘稠腥臭。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湿重于热,脉象多见德数,热重于湿,脉象多见滑数。
1.针刺:取穴天枢、足叁里、阴陵泉、曲池、委中;发热恶寒身痛者加合谷、曲
池;暑热吐泻者加金津;玉液;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食积者加巨阙;便粘腻,腥臭者,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强刺激。曲泽、委中、金津、玉液可点刺放血,天枢穴刺后拔罐。休息痢加脾俞、胃俞、关元、肾俞。日治疗1次。
2.拔罐:在大肠俞、叁焦俞、气海、天枢、关元和足叁里的穴位上,每日拔吸一次。
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塬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塬菌如沙门氏菌感染可作血培养。病毒性胃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塬和抗体。也可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塬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腹泻,一般实证归大肠,虚证归咎于脾。以下介绍的肠虚滑泄,治不离脾。实证加腹泻,常见的两种,一为此证,另一为伤食。后者有暴饮暴食史,腹泻物酸腐,凭这两点不难鉴别出来。虚证腹泻,有肠虚滑脱(责之于脾、肠)、脾虚腹泻(责之于脾)、五更泄泻(责之于脾、肾)等等,或涉及单一脏腑,或累及多脏多腑。但与本证一派实证不难鉴别。
大肠热结:是指邪热结于大肠引起的病变。 症见便秘或热结旁流,泻下黄臭粪水,腹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有力。见于温热病阳明府实症。 治宜清热泻下,导滞为主。
辨证注意点:抓住这么几条:①大肠之症,腹痛、腹泻;②实证,病程较短,身体不亏;③湿热证,苔黄腻,泻下较臭,或脓血、或如水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