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大头瘟(大头病,大头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12:04浏览:

【病因】

  风热时毒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在温暖多风的春季及应寒反温的冬季,容易形成风热时毒,并传播流行。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容易导致风热时毒内袭,卫气分同病。卫分受邪遏郁,故始有憎寒、发热,继而肺胃热毒迫蒸,出现壮热烦躁,口渴引饮,咽喉疼痛等气分里热炽盛证候表现。与此同时,邪毒上攻头面,搏结脉络,而致头面部红肿疼痛。若邪毒内陷营血,也可出现动血耗血、闭窍动风等病理表现,但一般比较少见。本病主要涉及的脏腑是肺、胃。

【症状】

  大头瘟的诊断要点

  1.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

  2.本病有特殊的临床表现,除起病较急,全身憎寒、发热外,还有头面部掀赤肿痛。但较少见到内陷营血证候。

【饮食保健】

    

【护理】

  大头瘟的其他疗法

  1.外敷药治疗 三黄二香散(吴鞠通《温病条辨》):用黄连30克、黄柏30克、生大黄3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碾研成细末,初用细茶汁调敷,干则易之,继则用香油(麻油)调敷。适用于红肿痛局部外敷。

  2.灯火燋法 爆灯火疗法:选一根灯心(中药灯心草),长3—5厘米,将一端浸入食油中约l厘米后即取出,用软棉纸吸去灯心上多余的浮油。医者以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灯心上段约l/3处,并点燃蘸油的一端,对准患者角孙穴(耳尖上方发际处,折屈耳郭取穴),待火焰稍变大,迅速垂直地接触穴位皮肤,此时接触处爆出“啪”声,火焰亦随之熄灭。每次对两侧角孙穴施用熄法,每穴可燋1—3次。

【治疗】

  【方药】

  1.主方普济消毒饮(李杲《东垣十书》)

  处方:黄芩10克,黄连10克,玄参15克,连翘12克,板蓝根15克,马勃9克,牛蒡子10克,薄荷6克,僵蚕9克,桔梗6克,升麻6克,柴胡6克,陈皮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l剂。

  若初起卫表邪毒较盛,恶寒、头痛、身骨痛为主者,可去僵蚕、陈皮、玄参,加荆芥9克,防风9克,葛根12克。若兼腑实便秘,舌苔焦黄而干者,可去升麻、陈皮,加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冲),枳实9克。头痛甚者,加菊花15克,蔓荆子10克。

  2.中成药

  (1)双黄连粉针,用3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或0.9%生理盐水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

  (2)板蓝根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3次。

  (3)新癀片,每次3-4片口服,每次3—4次。

  3.单方验方柴胡石膏汤(曾德环等《中国秘方验方精选》)

  处方:柴胡12克,生石膏15克,葛根9克,天花粉9克,黄芩9克,炒牛蒡子9克,连翘9克,桔梗9克,升麻9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2剂。

【检查】

  暂无相关资料

【鉴别】

 

【并发症】

  并发症有初起憎寒发热,面红咽痛,继而恶寒轻而热象明显,口渴甚,烦躁不安,头面红肿,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