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第十二章补益剂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06:55浏览:

第十二章补益剂
  [目的要求]
  1.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炙甘草汤、一贯煎、百合固金汤、肾气丸、地黄饮子。
  3.熟悉:当归补血汤、泰山磐石散、左归丸、右归丸。
  4.了解:人参蛤蚧散、八珍汤、补肺阿胶汤、益胃汤、七宝美髯丹。
  [教学内容]
  1.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说明补气与补血、补阴与补阳的相互关系,结合脏腑生理特点说明补益脏腑的组方原则。
  2.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的代表方剂。
  (1)四君子汤以参、术、苓、草组成,为补气健脾的基础方,以此加味的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都是临床常用方,阐明其组方原理及功用、主治。
  (2)补中益气汤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方中参、芪、术、草配伍,补一身之气,佐以升麻、柴胡具有升阳举陷之用。该方具有“虚者补之”、“陷者升之”、“甘温除热”之功。为治疗气虚发热、中气下陷的代表方。
  (3)生脉散以人参、麦冬、五味子配伍、大有益气补阴之功,不仅为暑伤元气,久咳肺虚之主方,而且是气阴两伤的急救之剂。
  (4)玉屏风散功专补气固表止汗,方以黄芪、白术配防风,使固表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其与桂枝汤所治之“表虚自汗”应有区别。
  (5)四物汤是补血的基础方。将熟地易生地可用于血分虚热证,将白芍易赤芍可用于血瘀证。方中药量增损与药味加减,可化裁成治疗各种血分证的诸多方剂。
  (6)当归补血汤与归脾汤都是补气生血之剂,当归补血汤黄芪五倍于当归,是使气旺血生,主治血虚发热的代表方,与补中益气汤之治疗气虚发热有别。归脾汤方中补气与补血、健脾与养心并用,故为补气生血,健脾养心之方,主治气血不足,心脾两虚以及脾不统血证。
  (7)泰山磐石散中补气与补血兼顾,配伍白术健脾,兼补肝肾,黄芩清热,以加强安胎之功,主治妊娠气血两虚,胎动不安之证。
  (8)六味地黄丸中三补三泻,而以补为主,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代表方。诸多滋补肾阴的方剂,如知柏地黄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等都是此方加味而成。
  (9)左归丸于大队补阴药中加入补阳之品,体现了“阳中求阴”的配伍意义,主治真阴不足,精髓内亏之证。
  (10)大补阴丸为滋阴降火之主方,方中以熟地、龟板填补真阴,知母、黄柏滋阴降火,具有培本清源,两者兼顾的特点。
  (11)炙甘草汤重用生地黄为君,配以炙甘草、桂枝、麦冬,具有阴阳气血并补之功,为治脉结代、心动悸之主方。
  (12)一贯煎以生地、枸杞滋补肝阴,少佐川楝以疏肝理气,组成滋阴疏肝之方,滋阴而不腻,理气而不燥,为阴虚气滞的代表方。
  (13)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化痰止血。方中二地与百合、麦冬、玄参配伍,滋补肝肾而清虚热,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咳痰带血,骨蒸潮热盗汗等症。
  (14)肾气丸于大量补肾药中,配伍少量附子、桂枝,是于阳中求阴,有“少火生气”之意,为后世补肾阳的代表方。
  (15)右归丸是肾气丸减去“三泻”,加入补阳养血之品,减少用“泻”妨补之力,功专于补,主治肾阳不足诸证。
  (16)地黄饮子具有阴阳并补,水火既济,化痰开窍之功,主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上泛之喑痱证,阐明其用药特点及配伍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6